[发明专利]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8801.0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杜凯;李万喜;余永健;江志鹏;郑亚辉;轩莉;徐超杰;高舒;顾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钢管 组合 结构 楼板 反向 支撑 体系 施工 方法 | ||
1.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梁(2),所述桁架梁(2)通过可调式支撑机构与H型钢梁(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H型钢梁(3)上的立柱(5)和连接在桁架梁(2)上的套筒(9),立柱(5)通过紧固组件(8)与套筒(9)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8)包括连接在套筒(9)上的凸型螺母(82)和连接在立柱(5)上的凹型螺母(81),凸型螺母(82)与凹型螺母(81)插接配合;凸型螺母(82)靠近凹型螺母(81)的一侧设有凸起,凹型螺母(81)上设有与凸起契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螺母(81)与立柱(5)螺纹连接;凸型螺母(82)与套筒(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上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位于凹型螺母(81)远离凸型螺母(8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螺母(81)与立柱(5)螺纹连接;凸型螺母(82)与套筒(9)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上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位于凹型螺母(81)远离凸型螺母(82)的一侧;紧固螺母和立柱(5)配合的螺纹旋向与凸型螺母(82)和套筒(9)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通过卡紧连接件(7)与H型钢梁(3)连接;所述卡紧连接件(7)包括分别卡接在H型钢梁(3)下翼缘两侧的第一卡接件(71)和第二卡接件(72),且所述第一卡接件(71)与第二卡接件(72)可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梁(2)上设有次龙骨(6),且次龙骨(6)与桁架梁(2)交叉设置;所述桁架梁(2)和/或次龙骨(6)上铺设有面板(1)。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楼板反向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桁架梁(2),并在桁架梁(2)的端部下侧固定连接开口竖直朝下的套筒(9),将凸型螺母(82)套设在套筒(9)下端,凸型螺母(82)与套筒(9)固定连接或螺纹连接;
S2、将立柱(5)通过卡紧连接件(7)连接在H型钢梁(3)上,并将紧固螺母和凹型螺母(81)依次螺纹连接在立柱(5)上;
S3、将套筒(9)套在立柱(5)上,并旋转凹型螺母(81)到合适的高度;
S4、将凹型螺母(81)上的凹槽对准凸型螺母(82)上的凸起,并将凹型螺母(81)与凸型螺母(82)插接配合,之后旋转紧固螺母使紧固螺母顶紧凹型螺母(81);
S5、将桁架梁(2)与H型钢梁(3)连接稳定后,在桁架梁(2)上设置次龙骨(6),并使次龙骨(6)与桁架梁(2)交叉固定;
S6、在桁架梁(2)和次龙骨(6)上铺设面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88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