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通风散热的汽车刹车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0593.9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铭泽;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铭泽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8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21 湖北省襄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散热 汽车 刹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通风散热的汽车刹车毂,所述刹车毂前侧开口处配有等直径、三个弯弧金属片组合而成的金属圈,该金属圈上均匀密布有多个内倾斜设置的“凹”字形扇叶,刹车毂尾侧弧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刹车毂外周均匀分布有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由此设置,安装后使用时,可通过多个内倾斜设置的“凹”字形扇叶和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及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随车轮旋转而加速通风散发刹车产生的热能,设计科学,通风散热效果好、不耗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毂,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通风散热的汽车刹车毂。
背景技术
汽车、特别是重型卡车是通过刹车瓦膨胀刹车毂而产生刹车作用的,这种传统的刹车部件在长时间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高的热能,热能过高会直接危害车轮的行驶,并直接损伤轮胎,这给汽车行驶造成了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通风散热的汽车刹车毂,具有不耗能可持续散热性,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
本发明包括刹车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刹车毂前侧开口处配有等直径、三个弯弧金属片组合而成的金属圈,该金属圈上均匀密布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凹”字形扇叶,刹车毂尾侧弧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刹车毂外周均匀分布有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凹”字形扇叶均匀密布、焊接在金属圈的上。
所述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每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的底宽为6~13m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观察孔和加强筋均倾斜设置,加之刹车毂口的金属圈上均匀密布有多个内倾斜设置的“凹”字形扇叶的结构,安装时,先把原有的刹车挡泥板直径设计缩小六到十公分,让刹车毂内侧完全裸露出来,再用常用的导热硅脂将刹车毂口涂抺一层,然后用螺栓固定好金属圈;使用状态时,随车轮的旋转、“凹”字形扇叶和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及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随车轮旋转而将风从刹车毂外吸入,冷风从刹车毂壁内侧和外侧同时流过,再经刹车毂口一圈扇叶将热风排除到轮毂外,同时,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也起到散热和加速吸入通风的作用,由此解决了现在汽车鼓式刹车易产生热衰减及危害轮胎行驶的问题,设计科学,有利确保汽车行驶刹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金属圈均匀分布扇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凹”字形扇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观察孔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观察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4、5、6所示:刹车毂1前侧开口处配有等直径、三个弯弧金属片组合而成的金属圈2,该金属圈2上均匀密布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凹”字形扇叶3,刹车毂1尾侧弧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4,刹车毂1外周均匀分布有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5。多个“凹”字形扇叶3均匀密布、焊接在金属圈2的上。数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5,每条螺旋形倾斜的加强筋5的底宽为6~13mm。
本发明具体实施时,先把原有的刹车挡泥板直径设计缩小六到十公分,让刹车毂内侧完全裸露出来。所述“凹”字形扇叶3和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4以及加强筋5应分左右车轮而相对倾斜设置,“凹”字形扇叶3的两个凸端向刹车毂尾部倾斜,观察孔4倾斜方向和车辆行驶方向一致,金属圈2和刹车毂1之间先用常用的导热硅脂涂抺一层后再用螺栓将金属圈2固定在刹车毂口上;本技术把金属圈2一分为三,主要考虑安装困难,因实际安装时,要先装入内置刹车瓦等部件,再装整体金属圈2时无法安装,所述外大内小倾斜的观察孔4是指观察孔的内径小、外径大,整体观察孔4的倾斜随着车轮旋转方向相对倾斜设置,其倾斜应随外径的斜边倾斜而产生,生产时,外径大在刹车毂外、内径小在刹车毂内,观察孔4的具体位置可按传统设计位置安排,主要有利安全进行设计;在图5和图6中,观察孔4是倾斜的向内吸风状态,一侧无法看到内孔,其观察孔4是外面大内径小,内径孔被外孔一侧遮挡,无法看到内孔一侧;另外,金属圈2上的扇叶3宽度和倾斜度要与内置的刹车瓦、挡泥板和刹车凸轮轴要保持5毫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加强筋5在加工时实际为底宽上窄,实施时高度根据具体车型进行设置,加强筋5倾斜方向和车辆行驶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铭泽,未经孙铭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05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