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补偿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4285.6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侯化安;任向杰;孙伟健;吕枭;夏军;孙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10 | 分类号: | B61H11/10;B60T13/24;B60T1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白洁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制动 控制系统 压力 控制 补偿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补偿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制动控制器闸位输出的目标压力值;获取列车管的当前实际压力值;根据输出目标压力值和当前实际压力值,确定列车管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根据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对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处理。由此,通过对列车管的升压、稳压和降压三个压力变化过程的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处理,提高了目标压力的控制精度,同时避免了电磁阀的频繁动作,从而降低了电磁阀的疲劳次数,提高了电磁阀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稳压过程的稳定性,提升了制动系统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补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车制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充排气电磁阀的控制,实现对列车管等部件的压力控制。通常情况下,制动控制系统对充排气电磁阀的控制存在一定的控制精度,即当实际压力在目标压力的控制误差范围内,则停止充排气电磁阀的动作。然而,由于列车管等气路部件响应的迟延特性,实际压力的反馈值会出现波动,从而使最终压力停留在目标压力控制精度的边界值附近,即升压过程中,实际压力最终停留在目标压力的误差下限处;降压过程中,实际压力最终停留在目标压力的误差上限处。进一步地,由于机械管路和部件的气密性等特征,实际压力在目标压力误差界限处存在波动,从而导致制动控制系统控制充排气电磁阀频繁动作,以保证实际压力维持在目标压力控制误差范围内。然而,充排气电磁阀频繁动作大大降低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阀的更换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种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补偿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排气电磁阀频繁动作降低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阀的更换频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补偿方法,所述压力控制补偿方法包括:
获取制动控制器闸位输出的目标压力值;
获取列车管的当前实际压力值;
根据所述输出目标压力值和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确定所述列车管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
根据所述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对所述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出目标压力值和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确定所述列车管的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目标压力值与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列车管处于升压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出目标压力值和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确定所述列车管的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与所述目标压力值的差值在预设的压力控制精度的范围内时,所述列车管处于稳压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出目标压力值和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确定所述列车管的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与所述目标压力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列车管处于降压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对所述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处理具体包括:
当所述列车管处于升压状态时,如果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没有比目标压力值高第一阈值的一半时,通过预设的压力控制精度值对所述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
如果所述当前实际压力值比所述目标压力值高第一阈值的一半时,将当前控制周期的目标压力值处理为制动控制器闸位输出的目标压力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升压状态、稳压状态或者降压状态,对所述目标压力值进行补偿处理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