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散热系统及矿用自卸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5376.8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4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严浩;聂涛;谭腾;陈翔;李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0 | 分类号: | F01P3/00;F01P5/10;F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边晓红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散热 系统 卸车 | ||
1.一种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0)、发动机(20)和油冷器(30);
所述散热器(10)包括:第一入水口(11)、第二入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4);
所述发动机(20)与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一入水口(11)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13)连通形成发动机循环散热回路;
所述油冷器(30)与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二入水口(12)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14)连通形成油冷器循环散热回路;
所述发动机循环散热回路与所述油冷器循环散热回路并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循环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一水泵(40)和调温器(60),所述调温器(60)包括第三出水口(61)和第四出水口(62);所述第一水泵(40)包括第三入水口(41)和第四入水口(42);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三出水口(61)与所述第一水泵(40)的所述第三入水口(41)相连,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四出水口(62)与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一入水口(11)相连,所述调温器(60)可选择性控制所述第三出水口(61)与所述第一水泵(40)相连或控制所述第四出水口(62)与所述散热器(10)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循环散热回路还包括可用于冷却机油的机油冷却器(50),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一出水口(13)与所述第一水泵(40)的所述第四入水口(42)相连,所述第一水泵(40)的出水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50)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机油冷却器(50)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20)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发动机(20)的出水口与所述调温器(60)的入水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经过所述调温器(60)的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三出水口(61)打开,所述第三出水口(61)与所述第一水泵(40)的所述第三入水口(41)相连,所述第四出水口(62)关闭,冷却液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泵(40)的出水口、所述机油冷却器(50)、所述发动机(20)、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三出水口(61)以及所述第一水泵(40)的所述第三入水口(4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经过所述调温器(60)的冷却液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四出水口(62)打开,所述第四出水口(62)与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一入水口(11)相连,所述第三出水口(61)关闭,冷却液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泵(40)的出水口、所述机油冷却器(50)、所述发动机(20)、所述调温器(60)的所述第四出水口(62)以及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一入水口(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循环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水泵(70),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二出水口(14)与所述第二水泵(70)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水泵(70)的出水口与所述油冷器(30)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油冷器(30)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二入水口(12)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循环散热回路中的冷却液依次经过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二出水口(14)、所述第二水泵(70)、所述油冷器(30)以及所述散热器(10)的所述第二入水口(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30)与液力缓速器连接并用于冷却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温或与变速箱连接并用于冷却所述变速箱的油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0)为管带式散热器或板翅式散热器。
10.一种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53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杆索锚具铣内置面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热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