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牵连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82433.1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3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居勇健;费鸿博;周辉;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连 运动 t2r 并联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牵连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其在使用时无牵连运动同时运动具有三角化解耦特性。其包括定平台、动平台和用于连接定平台和动平台的支链一、支链二和支链三,支链一包括移动副一、万向副一;支链二包括移动副二、转动副一、万向副二;支链三包括移动副三、转动副二、万向副三、转动副三。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类型为PU类,其转动中心不存在x、y方向的牵连运动,且其运动具有三角化解耦特性。该机构可作为并联机器人或机械手的执行机构,实现两维转动和一维移动三自由度抓取或其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并联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牵连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PU类1T2R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已经在多轴加工机床、坐标测量机、运动模拟器、微操作机械手等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3-RPS并联机构,及与其同类异型的3-RRS、3-PPS、3-PRS(Z3主轴头),由于其两条转轴间的几何关系具有时变性质,会导致动平台的转动中心发生x和y方向的牵连运动,即机构动平台转动时会引起被约束的两个移动自由度的小幅度运动。
尽管牵连运动的幅度较小,但对PU类并联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不仅使机构的运动学变得复杂,也增加了控制和标定的难度。例如:以3-PRS并联机构为基础的望远镜次级调焦装置,x、y方向的牵连运动会使望远镜光轴偏斜,造成成像畸变,且由于牵连运动是该机构的固有特性,无法通过自身的控制系统来补偿;以Z3主轴头(3-PRS)为核心功能部件搭建的Ecospeed五轴加工中心,虽然牵连运动可以通过增加的两轴移动进行补偿,但这样使机构数学模型更复杂,限制了终端精度。此外,由于并联机构输入与输出间的耦合性,其运动学正解、动力学分析相较于串联机构,求解十分复杂,而强耦合性也使并联机构的控制与轨迹规划变得困难,具有解耦特性的并联机构更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避免牵连运动,同时保证机构的解耦特性,是设计新型PU类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
现有的PU类1T2R并联机构如CN201625978U、CN208614774U;前者虽然无牵连运动,且实现了机构的三角化解耦,但由于采用了球铰,不仅限制了机构的转角,也增加了加工制造的难度;后者虽然未使用球铰,但机构仍存在一个方向上的牵连运动,影响机构的精度。因此避免牵连运动,同时保证机构的解耦特性,是设计新型PU类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并联机构存在牵连运动、机构耦合性强,运动不易控制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牵连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其在使用时无牵连运动同时运动具有三角化解耦特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无牵连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其包括定平台、动平台和用于连接所述定平台和所述动平台的支链一、支链二和支链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链一包括移动副一、万向副一,所述移动副一与所述定平台连接,所述万向副一与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副一通过连杆一与所述万向副一的连接轴一连接,所述移动副一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轴一的轴线垂直;
所述支链二包括移动副二、转动副一、万向副二,所述移动副二与所述定平台连接,所述万向副二与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副二通过连杆二与所述转动副一连接,所述转动副一通过连杆三与所述万向副二的连接轴二连接,所述移动副二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副一的转动轴线垂直,所述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轴二的轴线平行;
所述支链三包括移动副三、转动副二、万向副三、转动副三,所述移动副三与所述定平台连接,所述转动副三与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副三通过连杆四与所述转动副二连接,所述转动副二通过连杆五与所述万向副三的连接轴三连接,所述万向副三的连接轴四通过连杆六与所述转动副三连接,所述移动副三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副二的转动轴线垂直,所述转动副二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轴三的轴线平行,所述连接轴四的轴线与所述转动副三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转动副三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动平台所在的平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2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家居传感装置
- 下一篇:静电消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