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率模块用的并联功率端子及功率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36298.X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8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材;黄志召;张弛;刘新民;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廖盈春;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模块 并联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用的并联功率端子及功率模块,包括: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子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件和端子部件;安装部件可以固定在功率模块的外壳上;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均包括多个并联的端子引脚;端子引脚与功率模块内部的电路电连接;正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和负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阈值,使得正电极功率端子和负电极功率端子之间的电感小于预设电感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端子具有低电感,多引脚的特点,可用于高开关速度开关频率以及高功率等级的半桥电路功率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用的并联功率端子及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功率器件为了追求更小的变换器体积,电源系统的开关频率不断上升,功率模块中的开关管开关速度不断提高,开关损耗不断下降。在高频领域,新型功率器件的开关速度可快至几kV/ns,然而现有的大部分商用器件,寄生电感参数较大,这使得开关管芯片在以高速关断时会承受较大的尖峰电压,在开关暂态产生较大振荡。在更快的开关速度下,这些效应会更加明显,这限制了功率模块开关速度的提升,增大了器件的开关损耗,限制了开关频率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用的并联功率端子及功率模块,旨在解决现有功率器件的寄生电感较大,限制了功率模块开关速度的提升和高频化应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用的并联功率端子,包括: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
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子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件和端子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可以固定在功率模块的外壳上;
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均包括多个并联的端子引脚;所述端子引脚与功率模块内部的电路电连接;
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和负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阈值,使得正电极功率端子和负电极功率端子之间的电感小于预设电感值。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负电极功率端子以及输出功率端子均还包括:可弯折部件;
所述可弯折部件将所述安装部件和端子部件连接;所述可弯折部件可以弯折;在所述端子部件插入功率模块内部后,将所述可弯折部件弯折以将所述安装部件与功率模块外壳表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和负电极功率端子的最小间距部分两个端子部件的相对表面上均覆盖有绝缘材料。
可选地,每个端子引脚的中间开有微孔。
可选地,所述端子引脚通过超声冲压焊接或者焊料回流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功率模块内部的电路。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和负电极功率端子的端子部件之间的间距为0.2mm-0.5mm。
可选地,所述端子部件的材料为高导电率无氧铜,其表面电镀有镍或镍钯金。
可选地,所述绝缘材料为聚酰亚胺膜材料。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采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并联功率端子作为其功率端子。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6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