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山体滑坡的组合隔震防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1874.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周佳新;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年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08;E02D17/18;E03F3/04;E03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07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体 滑坡 组合 防护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山体滑坡的组合隔震防护体系,属于建筑隔震技术设施领域,包括加强套环、缓振存水槽、挡土墙主板、盖板、固定底肋、侧连接插肋一、侧连接插肋二和透水孔,挡土墙的结构中,在挡土墙主板的下方连接设置有固定底肋,在挡土墙主板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设置盖板,在固定底肋的右侧面上连接设置有若干个侧连接插肋二,并且侧连接插肋二等间距均匀分布设置,且侧连接插肋一和侧连接插肋二相互交错排列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期短,造价低,能有效地隔开不同频率震动,而且能够有效集水和储水,隔震效果好,成本低,能一沟多用,便于生产,安装简单,能够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可有效避免山区因山体滑坡失稳而造成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隔震技术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山体滑坡的组合隔震防护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由振动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广泛且数量与日俱增由于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振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山体引起的振动,振动波是由振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振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隔震沟隔震方法即在振动波传播的路径上设置隔震屏障,破坏振动波的传播路径,造成振动波能量的损失,达到减小甚至是消除振动波对被保护建筑物影响的目的,当前的屏障隔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连续性隔震屏障以及非连续性屏障。连续性隔震屏障以隔震沟为典型代表,当对于振动频率较高的人工振源以及地震动,设计得当的隔震沟能起到良好的隔震效果,但是一部分振动频率较低的振源,其波长一般较长,如果选择空沟作为隔震屏障,则需要空沟具有很大的深度,这种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特别是施工现场地质条件非常差时,施工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大提高,目前,隔震沟的作用比较单一,需要充分场地上开设细长的深沟,并提高减震效果。同时边坡工程在整个大土木工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原因是边坡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由震动引发的事故率也高,同时山区公路也时刻遭受威胁,据了解建筑工程中,边坡事故率占70%左右,在很多情况下缺少经济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法,因此,建设既能减小山体振动和公路振动相互传播影响、又能防山体滑坡的组合隔震防护装置非常重要,由此便能够将山区公路建设的安全压力大大缓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山体滑坡的组合隔震防护体系,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与施工方法,避免现场湿作业,工期短,造价低,采用交错格构式的布局,能有效地隔开不同频率震动,本实用新型建设了一种既能防山体滑坡、又能减小山体振动和公路振动相互传播影响的存水缓振沟和挡土墙组合隔震防护装置,对建设良好的山区公路交通运行环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年,未经张延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1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