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排气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9246.1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3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9/00;H05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排气 系统 加热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排气系统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加热器及催化剂载体,且排气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口、所述电加热器、所述催化剂载体和所述出气口,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催化剂载体之间;车辆状态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模块和所述电加热器。所述加热控制装置通过针对车辆排气系统中的电加热器的控制,缩短了车辆排气系统中排气气流达到催化剂转化温度的时间,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车辆排气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主流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然而,汽车的增多也随之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对此,汽车尾气净化是解决尾气排放污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对于汽车尾气净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例如三元催化剂)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催化剂转化有害气体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催化剂的排气气流要达到一定温度,因此对于带有排气系统电加热器的车辆,该电加热器工作以加热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排气气流,使得排气气流温度达到催化剂使其转化的最有效温度,进而达到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但是,电加热器往往是在发动机启动后才开始工作,而在气温较低的地区,从发动机启动后到电加热器达到工作温度的这段时间内,排气气流反而要给电加热器加热,因此流到催化剂端面的排气气流温度短时降低,催化剂的转化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该加热控制装置通过针对车辆排气系统中的电加热器的控制,缩短了车辆排气系统中催化剂达到起燃温度的时间,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该排气系统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加热器及催化剂载体,且排气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口、所述电加热器、所述催化剂载体和所述出气口,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催化剂载体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排气气流在经所述催化剂载体作用之前的第一排气温度;车辆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状态信息,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车门状态信息、座椅状态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以及控制模块,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模块和所述电加热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预启动状态,并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启动状态且所述第一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阀值时,启动所述电加热器。
可选地,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模块包括以下任意一者或多者:车门传感器,设置在驾驶侧车门处,用于检测针对驾驶侧车门的所述车门状态信息;座椅传感器,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处,用于检测针对驾驶员座椅的所述座椅状态信息;以及电池传感器,与车辆电池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车门传感器和/或所述座椅传感器通过车身控制器BCM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设置在车辆电池与所述电加热器之间的线路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断开或接通所述车辆电池与所述电加热器之间的线路。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与车辆的发动机电性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加热器启动后,获取示出所述发动机是否启动的发动机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催化剂载体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排气气流在经所述催化剂载体作用之后的第二排气温度;并且,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状态信息示出所述发动机已启动且所述第二排气温度和所述第一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阀值时,关闭所述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9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的土壤原位热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临时用塑料路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