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型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6803.8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林白阁;杨鸿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7/00 | 分类号: | C08L87/00;C08L13/00;C08G8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美月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韧型 氰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环氧树脂和偶联剂共混,得到共混物;及
使所述共混物与氰酸酯熔融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增韧型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步骤中,所述偶联剂与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的重量比为(0.1~2):100,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与所述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50):100;
优选地,所述共混步骤中,所述偶联剂与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的重量比为(0.5~1):100,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与所述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0~2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选自全硫化羧基丁腈橡胶、端乙烯基丁腈橡胶和端羧基异戊橡胶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r-(2,3-环氧丙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环氧树脂选自E51型环氧树脂、4,5-环氧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氨酚基三官能团环氧树脂和氨酚基三官能团环氧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包括:
将氰酸酯熔融制得所述氰酸酯熔融液,然后将所述共混物加入所述氰酸酯熔融液中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增韧型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0~150℃,反应时间为0.5~10h;
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20~140℃,共聚时间为2~5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还包括:对所述聚合反应体系的粘度进行检测,且当在100℃下,所述聚合反应体系的粘度为1000~20000mPa·s时,所述聚合反应结束;
优选地,当在100℃下,所述聚合反应体系的粘度为2000~10000mPa·s时,所述聚合反应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中,所述共混物中环氧树脂和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50):50;
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中,所述共混物中的环氧基团与所述氰酸酯中氰酸基团的摩尔数之为(15~25):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选自双酚A型氰酸酯单体、双酚F型氰酸酯、酚醛氰酸酯和双环戊二烯双酚氰酸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型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官能团纳米橡胶的粒径为20~100nm。
10.一种增韧型氰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型氰酸酯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8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和半固态物料的存储与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樱花空气霜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