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783.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4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史弦立;李德权;张凡英;林建坤;张喜斌;吴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075;B66F17/00;G01S7/02;G01S13/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叉车。叉车包括:叉车本体;货叉,与叉车本体可升降地连接;雷达组件,设置在叉车本体上,雷达组件包括多个雷达和锁定结构,多个雷达沿叉车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部分雷达与叉车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以调整至少部分雷达的检测方向;其中,锁定结构具有锁紧雷达和叉车本体的锁紧状态以及与雷达分离的解锁状态,在至少部分雷达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锁定结构处于锁紧状态。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叉车的避障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将雷达安装在叉车上,以实现叉车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雷达的检测方向通常为水平方向,导致位于雷达下方或上方的障碍物无法被雷达检测到,影响叉车的避障可靠性,存在叉车撞击障碍物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叉车的避障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叉车,包括:叉车本体;货叉,与叉车本体可升降地连接;雷达组件,设置在叉车本体上,雷达组件包括多个雷达和锁定结构,多个雷达沿叉车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部分雷达与叉车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以调整至少部分雷达的检测方向;其中,锁定结构具有锁紧雷达和叉车本体的锁紧状态以及与雷达分离的解锁状态,在至少部分雷达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锁定结构处于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多个雷达包括第一雷达、第二雷达及第三雷达,第一雷达位于第二雷达和第三雷达的上方,第二雷达位于第一雷达与第三雷达之间,第二雷达与叉车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雷达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雷达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二安装座,设置在叉车本体上,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可枢转地连接,以使第二雷达与叉车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孔和凸部,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安装孔和凹部,雷达组件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凸部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以连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
进一步地,凹部为弧形槽,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轴与弧形槽的中心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至少为两个,凸部至少为两个,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雷达与第一连接板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边上,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凸部;第三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第二侧边上,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凸部;其中,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座具有安装腔,安装腔与第二安装孔和凹部均连通,第一安装座和第二雷达均位于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孔至少为两个,凹部至少为两个,第二安装座包括:第四连接板,与叉车本体连接;第五连接板,设置在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上,第五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凹部;第六连接板,设置在第四连接板的第二端上,第六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和至少一个凹部;其中,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凸部具有外螺纹段,锁定结构为螺母。
进一步地,雷达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一安装座连接,以驱动第一安装座带动第二雷达相对于第二安装座转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叉车行进过程中,雷达组件不断地发射电磁波,以对叉车的周边环境进行探测,进而避免叉车与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而造成叉车结构损坏。这样,至少部分雷达的检测方向可调整地设置,工作人员可根据工况或者使用需求对部分雷达的检测方向进行调整,以提升雷达组件的避障可靠性,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叉车的避障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以使雷达组件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避障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