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ERS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SERS基底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1075.9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马立云;张正义;王田禾;孙杨善;杨勇;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2;C23C14/16;C23C14/18;C23C14/30;C23C14/58;C23C16/06;C23C16/455;C23C16/56;C23C18/42;G01N21/65;B82Y15/00;B82Y30/00;B82Y4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ers 基底 材料 制备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公开一种SERS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洗衬底,去除衬底表面的污垢;S2、采用溅射法、原子沉积法、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法或者化学还原法,在衬底表面制备金属薄膜,金属薄膜为金、银或铜薄膜;S3、将制备有金属薄膜的衬底放入微波炉内进行微波处理,使金属薄膜转变成金属纳米颗粒,得到SERS基底材料;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均一性好且可以重复性使用、灵敏高的SERS基底材料,方法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ERS基底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SERS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SERS基底材料。
背景技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自发现以后,大量的科学工作者们对拉曼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该技术在近十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拉曼技术已经应用于快速检测领域,由于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和可检测范围广等优点,实现了对多种微生物的原位、快速检测。该技术应用于检测的核心就是SERS基底的均一性要好和灵敏度要高,而纳米贵金属在SERS基底的制备中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拉曼散射的强度。使用SERS基底对待测物的检测可以达到微量级水平,因而该基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SERS检测中。
《一种高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简便制备方法》(申请号201911017061.8)的专利,使用商用全息底板,对表面卤化金属涂层进行曝光、显影、定影、冲洗,制备出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基底;但是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基底稳定性不好。《金属立方纳米颗粒--聚乙烯柔性透明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1610027622.2)的专利使用液相法获得金属立方纳米颗粒,再将金属立方纳米颗粒乙醇溶液和甲苯混合后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之后,先将分散液滴入水中,得到悬浮于水面上的单层金属立方纳米颗粒膜,再使用聚乙烯薄膜剥离水面上的金属立方纳米颗粒膜,制得目的产物。该基底可被裁剪为任意的形状与尺寸,且具有轻量、便携及价廉的优势。但是该方法制备流程复杂,制备出的基底均匀性较差,金属纳米颗粒的大小难以管控。因而,该方法重复性较低,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ERS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SERS基底材料,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均一性好且可以重复性使用、灵敏高的SERS基底材料,将使用后的SERS基底置于去离子水中,在可见光照射10 min可实现再生,方法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ERS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洗衬底,去除衬底表面的污垢;
S2、采用溅射法、原子沉积法、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法或者化学还原法,在衬底表面制备金属薄膜,金属薄膜为金、银或铜薄膜;
S3、将制备有金属薄膜的衬底放入微波炉内进行微波处理,使金属薄膜转变成金属纳米颗粒,得到SERS基底材料。
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衬底采用单晶硅、玻璃、陶瓷或蓝宝石。
进一步的,步骤S2制备得到的金属薄膜厚度为10~60 nm。
进一步的,步骤S3微波处理时,微波功率为300~1000W,微波处理时间为10~600s。
进一步的,步骤S3金属纳米颗粒直径为30~150 nm。
进一步的,步骤S1清洗衬底依次用1 M硫酸、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在超声清洗器中清洗30 min。
进一步的,步骤S1清洗衬底后,将衬底放入40~80 ℃的烘箱中干燥30~60 min。
一种SERS基底材料,所述SERS基底材料为采用上述方案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电镀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进料切割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