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后台两段式组合催化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6437.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3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年;赵佳;王赛赛;丰枫;王婷;张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1/30;B01J31/24;B01J27/18;B01J21/18;B01J21/04;B01J21/08;B01J21/06;B01J27/186;B01J29/40;B01J23/10;B01J32/00;B01J37/02;B01J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台 段式 组合 催化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后台两段式组合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前台催化剂起到活化氯化氢的作用,能够为后台催化剂减轻负荷。本发明使用NM‑IL/S2作为后台催化剂,其中离子液体能够增加贵金属的分散度,抑制贵金属流失;在本发明中,后台催化剂承担了主要的催化负荷,由于氯化氢已被前台催化剂活化,在进行二次催化反应时后台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效率,能够满足满足工业上乙炔转化率需达到97%以上的要求,同时,由于前台催化剂已经对氯化氢进行了活化,在后台催化剂进行催化乙炔转化为氯乙烯时,能够避免“飞温”现象,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后台两段式组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第三大通用塑料,一般由其单体氯乙烯经聚合反应得到。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特点,煤基电石乙炔法制备氯乙烯是我国聚氯乙烯生产的主流工艺。然而现有合成氯乙烯所用的催化剂为氯化汞、以金属氯化物为活性组分的无汞氯化物,由于汞触媒具有易升华容易升华、流失,其高毒性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逐渐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无汞催化剂的研发上。
目前在无汞催化剂的研发上主要从贵金属、非贵金属、非金属三个方面研究。文献报道金(ACS Catalysis.2018,8,8493-8505;Journal ofCatalysis.2018,365,153-162;Journal ofCatalysis.2017,350,149-158)、钯(Petroleum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0,28,1825-1833)、钌(RSC Advances.2013,3,21062;Applied CatalysisB:Environmental.2016,189,56-64)、铂(Nature Catalysis.3,376-385)贵金属可在较低的负载量下表现出超高的催化活性,但是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温度、超高的催化活性导致的强放热效应,导致“飞温”现象,严重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能满足工业上长时间稳定的需求,且其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均较高。
目前工业上催化生产氯乙烯采用的是前后台两段式生产工艺,前后两段装填相同的催化剂,前台第一段催化剂实现大部分乙炔的转化,后台第二段催化剂实现微量乙炔的转化,保证出口乙炔含量的稳定。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来说,乙炔的吸附和活化较容易,而氯化氢的吸附和活化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由于前台第一段催化剂需要转化90%以上的乙炔,其活性降低较快,当前台催化剂活性不足时,实际生产时会将前台催化剂和后台催化剂对调(即“倒台”),从而节约催化剂的成本,但这样做会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台两段式组合催化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催化剂成本低,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且不需要“倒台”。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后台两段式组合催化剂,包括用于第一段反应的前台催化剂和用于第二段反应的后台催化剂;
所述前台催化剂为非金属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铜基合金和化学组成为CM-H/S1的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CM-H/S1中CM为廉价金属化合物,H为非金属杂原子化合物,S为第一多孔固体载体;
所述非金属碳基材料为含有氮、氧、磷、硫、硼和氟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碳基材料;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铜、和氧化钌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铜基合金为CuSn合金、CuIn合金、CuFe合金、CuBi合金、CuGa合金和CuGe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6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