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2664.8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林巴贺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16 | 分类号: | F02C7/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建科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发动机 气缸 冷却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包括气缸本体、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气缸本体上具有用于连接风冷机构的第一散热段和用于连接水冷机构的第二散热段,所述风冷机构连接气缸本体的第一散热段,所述水冷机构连接气缸本体的第二散热段。将发动机气缸的散热分为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两部分,当飞行器有空气来流时,空气对流强,主要由风冷机构进行散热(水冷机构也会进行散热),虽然较之全部设置风冷机构的现有技术来说,该状态下散热效果会较差,但足以满足发动机气缸的散热;当无空气来流时,主要由水冷机构进行散热,如此,至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散热需求,保证部件正常、持久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航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悬停于空中的飞行器的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航天航空领域,飞行器(如具有固定机翼的飞机、直升机或旋翼机)中的发动机气缸是核心部件,发动机气缸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需要对其及时的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中,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气流流动大,通过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即风冷散热)效果好,且结构布局简单。但是,对于能够悬停于空中的飞行器(如直升机机等),悬停或飞行速度较慢时,此时空气对流弱,风冷散热效率急速降低,发动机气缸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对部件的正常使用影响非常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用途空中的飞行器的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在飞行或悬停静止状态时均能够有效的进行散热,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包括气缸本体、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气缸本体上具有用于连接风冷机构的第一散热段和用于连接水冷机构的第二散热段,所述风冷机构连接气缸本体的第一散热段,所述水冷机构连接气缸本体的第二散热段。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呈间隔设置并连接气缸本体的第一散热段。
进一步的,多个散热翅片与气缸本体的第一散热段为一体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装配壳体以及形成于该装配壳体内的冷却水通道,所述装配壳体套接于气缸本体的第二散热段上,并形成有连通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壳体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形成有孔段,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盖合固定时,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孔段和第二壳体上的孔段共同组成冷却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气缸本体的第二散热段形成固定连接。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发动机气缸的散热分为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两部分,有空气来流时(如高速飞行时),空气对流强,主要由风冷机构进行散热(水冷机构也会进行散热),虽然较之全部设置风冷机构的现有技术来说,该状态下散热效果会较差,但足以满足发动机气缸的散热;当悬停或飞行速度较慢时,主要由水冷机构进行散热,如此,至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散热需求,保证部件正常、持久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新型发动机气缸冷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林巴贺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林巴贺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2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