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浆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200.6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0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段平平;廖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10/0525;C08F285/00;C08F265/04;C08F212/08;C08F220/44;C08F220/06;C08F23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浆料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浆料,所述粘接剂为核壳型聚合物颗粒,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包括:内核和包含至少一层共聚物层的外壳,所述内核和外壳各自由单体混合物聚合形成,其中,所述内核和外壳的至少一者上具有孔洞。本申请通过在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内核和/或外壳形成孔洞,使得该核壳型聚合物颗粒具有锂离子传输通道,能够降低锂离子的传输阻力,提高锂离子在电极以及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之间的迁移速率,从而改善电池的低温输出特性和循环特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接剂及其制备方 法和浆料。
背景技术
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辅助功能材料,用于提供活性物质 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合力,使电子和锂离子在电极内 平稳地移动。现阶段常用的负极粘结剂主要包括水系丁苯橡胶SBR、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然而上述粘接剂在低温时的电子和离子传 输性能较差,导致锂离子在电极以及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之间的迁移速 率减慢、电池内部电阻增加等问题,并进一步导致电池在低温下出现 倍率性能差、放电强度低、循环性能差、析锂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粘接剂 及其制备方法和浆料,以期辅助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作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粘接剂。
作为优选,所述粘接剂为核壳型聚合物颗粒,所述核壳型聚合物 颗粒包括:
内核和包含至少一层共聚物层的外壳,所述内核和外壳各自由单 体混合物聚合形成,其中,所述内核和外壳的至少一者上具有孔洞。
作为优选,所述孔洞的孔径为0.5~15nm;优选地,所述孔洞的孔 径为0.8~3nm。
作为优选,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0~500nm;优 选地,所述核壳型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0~250nm。
作为优选,以所述内核的重量计,形成所述内核的单体混合物含 有10~40%的丙烯酸酯类聚合软单体和60~90%的脂肪族共轭二烯单体。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软单体选自聚丙烯酸丁酯、聚甲 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均聚 物和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脂肪族共轭二烯单体选自丁二烯、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 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异戊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腈-丁 二烯共聚物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以所述外壳的重量计,形成所述外壳的单体混合物含 有10~60%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2~30%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10~40% 的氰化乙烯基单体和0~20%的不饱和羧酰胺单体。
作为优选,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 乙烯基甲苯和二乙烯基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乙基丙烯 酸、α-氯-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和β-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氰化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和α -乙基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不饱和羧酰胺单体选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 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 种。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粘接剂的 制备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用于形成内核的第一单体混合物加入溶剂中,形成第一反应液, 并使第一单体混合物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聚合,形成第一聚合物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