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导轨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5164.1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代毅;刘耀森;张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导轨 机器人 | ||
本发明属于智能巡检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导轨机器人,包括导轨和检测主体,在检测主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跟随检测主体移动的中继器,用于信号中转和输送,在导轨的首端设有用于将检测主体检测的实时数据传送到远程终端的无线基站,多个中继器沿导轨的轴向依次叠放或保持有间隙,中继器的一侧设有串联电磁锁块,检测主体面向中继器的一侧设有起始电磁锁块,串联电磁锁块和起始电磁锁块均与锁槽相匹配,用于多个中继器间及中继器与检测主体间的活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拖带的多个中继器的投放,并利用中继器对信号的中转和输送,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提高实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巡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导轨机器人。
背景技术
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设施管线均需要进行定时的监测,以便及时的发现意外出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领域的管线设施均通过人工检测来完成监测工作,然而,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有以下缺点:一、人工检测质量依赖于人员经验以及责任心、细心程度;二、人为巡检检测数据误差大,携带设备诸多繁重,个别数据及故障点不易发现;三、一旦发生事故,人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即使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也会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因此,采用人工检测存在着检测结果不精准、人工成本高以及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巡检则可以避免很多人工巡检过程中的难题,且能随时调配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可以在未知是否有险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和巡视。
目前在地面上行走的轮式和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当地面障碍物较多,或者地形复杂时应用受限,而对于综合管廊,大型管道、隧道这种环境下,在顶部或者空中架设轨道,用在轨道上运行的移动机器人进行巡检更具有可靠性,和地面移动巡检机器人相比较,轨道巡检机器人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不受地面特征制约,也不占用地面空间,故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携式导轨机器人,以提高管线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导轨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导轨机器人,包括对称平行延展的导轨和沿所述导轨移动的检测主体,在所述导轨上并位于所述检测主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跟随所述检测主体移动的中继器,用于信号中转和输送,在所述导轨的首端设有用于将所述检测主体检测的实时数据传送到远程终端的无线基站,多个所述中继器沿所述导轨的轴向依次叠放或保持有间隙,所述中继器的一侧设有串联电磁锁块,其另一侧对应开设有锁槽,所述检测主体面向所述中继器的一侧设有起始电磁锁块,所述串联电磁锁块和所述起始电磁锁块均与所述锁槽相匹配,用于多个所述中继器间及所述中继器与所述检测主体间的活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主体的两侧对称设有多个移动主体辊,多个所述移动主体辊对称夹持于所述导轨的上下侧并与所述导轨抵接,用于驱动所述检测主体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继器的两侧对称设有多个移动中继辊,多个所述移动中继辊对称夹持于所述导轨的上下侧并与所述导轨抵接,用于驱动所述中继器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中继器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移动中继辊间设有投放电磁锁,所述投放电磁锁面向所述导轨的一侧为凹面,用于在所述导轨上定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及引导所述导轨的吊装件,多个所述吊装件沿所述导轨的轴向均匀排列并保持有距离,所述吊装件包括设于所述导轨两侧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的吊装环和设于所述吊装环顶端并用于与外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吊装环焊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主体背离所述吊装环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管线数据的云台摄像头,在所述检测主体上并位于所述云台摄像头的一侧还设有机械手预留连接法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5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储能系统、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分配方法及分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泵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