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刺防割白大褂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5132.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鹤飞;马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固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24;A41D31/24;A41D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刺防割 白大褂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刺防割白大褂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一体缝合连接的第一层表层面料和第二层防割刺面料,所述第一层表层面料完全缝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层防割刺面料肩缝及袖笼部分存在1‑20mm间隙,所述第二层防割刺面料采用芳纶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高强涤纶纤维、高强尼龙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氨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通过针织或者机织的方式织造而成。本发明的白大褂不仅具有防割防刺性能,而且防护面积大,穿着舒适柔软,灵活透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型安全防护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刺防割白大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也是上升到新的高度,不仅仅是要求治病,而且要求医生必须医好患者。如果有任何不满意之处,过激者常以性命威胁,这较大地增加了医疗工作者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有些过激患者或家属时有持刀行凶伤医的现象发生,导致部分医生轻者受伤,重者失去生命。为此全国人大也通过立法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全面提升医院安全保卫等级,保障广大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常规的硬质防刺服常常采用金属片、金属板或者金属纤维加工而成,这种硬质防刺服穿着臃肿、笨重而不够灵活;软质防刺服一般采用PE无纺布、浸胶无纬布或者机织布等加工而成,柔软性有所提升,但同样厚度较厚且重量较重。这些防刺服一般配备公安干警、边防执勤等。但是简单地把这些防刺服拿来应用到医生穿防刺白大褂并不适用,因为医生既要要求较高的防护作用,又要具有优异的穿着舒适性,并且灵活透气,不影响日常的各类工作。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防割防刺性能、舒适透气、款式美观的防刺白大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公开号为CN2098071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防切割纤维材料的医生服,包括内衬和护套,还包括有外衣,所述内衬固定在外衣的内侧,所述护套通过固结卡扣带与外衣袖口固接。这个专利相当于把内衬“挂”在外衣上,只有一定的局部防护性,连接部分通过固定卡扣带固接会造成局部鼓起,硌皮肤,穿着不舒适,并且使用寿命短。公开号为CN2110210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防刺服,包括所述防刺衣的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成的平纹织物,且防刺衣的右襟叠盖于左襟上或下,并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这种医用防刺服有一定的防护性,但是是单层聚乙烯纤维织成的平纹织物,这种材料没有弹性,穿着舒适度差;并且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连接部位同样影响防刺服达到普通服装的舒适程度。申请号为20191114594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软质防刺服及其制造方法,所公开的防刺服包括外套和设置在外套中的防刺材料,防刺材料由多层通过高性能纤维和胶粘剂复合制备的防刺布叠加而成。这种防刺服有较好的防穿刺效果,但是通过胶粘剂复合之后透湿透气性差,并且数十层防刺布叠层之后,厚度较厚,影响穿着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刺防割白大褂及其制作方法,不仅具有防割防刺性能,而且防护面积大,衣服连接部位通过缝合锁边设计,表层面料和防割刺面料的一体缝合设计提高了衣服穿着舒适柔软,灵活透气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刺防割白大褂,包括一体缝合连接的第一层表层面料和第二层防割刺面料,所述第一层表层面料完全缝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层防割刺面料肩缝及袖笼部分存在1-20mm间隙,所述第二层防割刺面料采用芳纶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高强涤纶纤维、高强尼龙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氨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通过针织或者机织的方式织造而成。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层里层面料,所述第一层表层面料、第二层防割刺面料和第三层里层面料依次一体缝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表层面料采用全棉、涤纶、尼龙、氨纶、维纶、羊毛、动物纤维、莫代尔、竹纤维、导电丝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合织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固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固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5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