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517.5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李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ems 陀螺 正交 误差 校正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包括: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用于生成位移信号;预处理组件,与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相连,用于将所述位移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压信号;数字解调组件,与所述多位量化器和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数字电压信号生成同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和正交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并反馈至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本发明的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能够在不增加特定校正电极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对MEMS陀螺正交误差抑制能力和校正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MEMS陀螺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
背景技术
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传感器之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导航系统的精度。传统的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和原子陀螺等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价格昂贵、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导航系统的小型化要求。基于MEMS技术的微机械陀螺,体积小、功耗低且易批量化生产,是未来陀螺仪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实现MEMS陀螺达到导航级精度水平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正交误差是目前影响MEMS陀螺精度提高的最显著误差源之一。这是由于MEMS陀螺在微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非线性刚度耦合误差。与敏感模态的角速率位移相比,陀螺驱动位移较大,导致刚度耦合误差产生的正交位移也很大。这严重影响了MEMS陀螺的各项指标精度。现有的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抑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机械校正技术
机械校正需要MEMS陀螺结构具有特定的校正电极,通过在校正电极加载DC直流电压来调整陀螺刚度误差,实现陀螺模态刚度同性对称。
(2)电路校正技术
电路校正需要外围接口电路产生反馈静电力去平衡抵消MEMS陀螺上的等效正交误差力,达到校正的结果。
现有研究表明,基于高阶微机电Sigma-Delta力平衡闭环调制的MEMS陀螺技术,兼具数字静电力反馈平衡和高阶Sigma-Delta信号调制输出的优点,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级MEMS 陀螺传感器的有效技术之一,在传感器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集成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现有的微机电Sigma-Delta陀螺技术还无法对MEMS陀螺正交误差进行有效的校正,这也制约了微机电Sigma-Delta陀螺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能够在不增加特定校正电极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对MEMS陀螺正交误差抑制能力和校正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MEMS陀螺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陀螺正交误差校正系统,包括: 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用于生成位移信号;预处理组件,与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相连,用于将所述位移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压信号;数字解调组件,与所述多位量化器和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数字电压信号生成同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和正交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并反馈至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包括检测电极和反馈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用于生成所述位移信号;所述反馈电极用于接收所述同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和所述正交相1比特脉宽密度调制信号。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组件包括:
前置电路,与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相连,用于将所述MEMS陀螺敏感模态电极生成的位移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
多位量化器,与所述前置电路相连,用于将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驱动装置
- 下一篇:扇出型晶圆级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