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迭代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解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3333.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9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蒋立泉;王书亭;谢远龙;孟杰;刘伦洪;李鹏程;孙浩东;吴天豪;章小龙;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孔娜;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迭代滑模 移动 机器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考虑迭代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解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根据轮式机器人的运动模式,构建关于驱动轮产生的偏航惯性力矩和车轮转角的理论动力学模型;利用待处理轮式机器人中的几何关系,在考虑车轮滑移角的情况下,推算惯性力和车轮转角,并将推算结果代入所述理论动力学模型中,以此获得待处理轮式机器人的实际动力学模型;
所述理论动力学模型按照下列关系是进行:
ay=a2β+b2vγ
其中
其中,β为侧滑角,a0,a1,a2,b0,b1,b2,c0和c1是中间变量,γ为轮式机器人底盘的偏航角,df和dr分别为前轮和后轮的横移刚度,lf和lr分别为轮式机器人底盘中心点到前虚拟轮和后虚拟轮的距离,θf和θr分别为虚拟前轮和虚拟后轮的转角,m为平台质量,Iz为平台的偏航惯性矩,M为驱动轮产生的偏航惯性力矩,v为待处理轮式机器人行驶的纵向速度;S2对于所述实际动力学模型,根据逆反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解耦该实际动力学模型,以此获得解耦后的逆反系统模型;根据该解耦后的逆反系统模型构建迭代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利用模糊滑模控制器对所述解耦后的逆反系统模型进行控制,以此实现待处理轮式机器人的解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迭代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解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模糊滑模控制器中,构建自适应率ψadapt,
ψadapt=λ1z1+λ2z2
其中,z1=s,λ1和λ2均是自适应参数,s是设计的滑模面,是系数矩阵,e是跟踪误差,是迭代变量,为第次迭代的误差,n是滑模面迭代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迭代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解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保证所述逆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所述自适应率还需满足如下方程:
ψadapt≤pm
其中,pm是到达率的自适应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迭代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解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对于所述模糊滑模控制器,为了得到其迭代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率,按照下列步骤获得拟合的控制量率,如下:
其中,为自适应滑模控制率的拟合值,为解耦后逆系统的控制量,和分别为参数矩阵F(u1,u2,...,un)和G(u1,u2,..,un)的拟合值,u1,u2,..,un为离散输出,是系数矩阵,e是跟踪误差,pm为到达率的自适应参数,s为设计的滑模变量,为关于λ的自适应函数,λ为自适应变量,是迭代变量,n是滑模面迭代次数,λψ为的自适应参数,zψ=[z1,z2]T为中间变量,其中z1=s,是状态量u第n次迭代的参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33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肺泡灌洗液微生物核酸新型保存液
- 下一篇:一种道路两侧柳絮收集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