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9509.0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燕梅;李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燕梅 |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B60T1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525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行驶 制动 失效 辅助 刹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涉及汽车改装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行驶中刹车失灵时辅助刹车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与刹车盘接触辅助刹车的零件磨损完之后,就无法进行辅助刹车,容易在车辆未停止之前再次出现刹车失灵,且其接触刹车件不方便更换,无法多次循环利用的问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主体的两侧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孔。移动件是用来安装在受力槽的内部的,使得车辆在出现刹车失灵的时候,可以直接拉动牵引绳,使得控制板可以移动,进而使支杆从边槽的内部抽出,使得移动件解除限位,与刹车盘接触辅助刹车,接触件与刹车盘接触刹车之后,出现磨损之后,可以通过移动件的左端与刹车盘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改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使用的时候,由于刹车总泵里杂质太多、密封不严、真空助力泵失效、刹车油过脏或几种刹车油混合使用受热后出现气阻、刹车总泵或分泵漏油、储气罐或管路接口漏气、操作不当或严重超载,都容易使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
例如申请号:CN201510212771.1中涉及辅助刹车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中的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含有旋转轴心及以旋转轴心为轴转动的第一转体、第二转体与连动转体,并于连动转体设有至少一抵顶部,用以对该第一转体及该第二转体形成单向止挡,藉由刹车杆拉绳连接第一、二转体,以及前、后轮拉绳连接连动转体,让使用者无论拉动左或右刹车杆时,均可对前、后轮进行刹车动作,并且于刹车时,先对后轮形成制动再对前轮形成制动,并使后轮刹车力道持续高于前轮刹车力道,从而可以达到安全刹车的功效,藉由立体的空间设计,可达到体积小、轻量化,减轻使用者负担的功效。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车辆行驶中刹车失灵时辅助刹车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与刹车盘接触辅助刹车的零件磨损完之后,就无法进行辅助刹车,容易在车辆未停止之前再次出现刹车失灵,且其接触刹车件不方便更换,无法多次循环利用,且现有的车辆行驶中刹车失灵时辅助刹车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初步辅助刹车之后无效的时候,无法再次通过其他结构控制刹车,无法使车辆平稳的降速停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行驶中刹车失灵时辅助刹车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与刹车盘接触辅助刹车的零件磨损完之后,就无法进行辅助刹车,容易在车辆未停止之前再次出现刹车失灵,且其接触刹车件不方便更换,无法多次循环利用,且现有的车辆行驶中刹车失灵时辅助刹车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初步辅助刹车之后无效的时候,无法再次通过其他结构控制刹车,无法使车辆平稳的降速停车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车辆行驶中制动失效时可辅助刹车装置,包括主体,固定件,受力槽,移动件,控制板,导向板和插板;所述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主体的两侧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孔;所述固定件的卡槽内部插入安装有卡块,且固定件为矩形结构;所述受力槽设在固定件的内部上下两端,且受力槽左侧的嵌入槽内部嵌入有刹车盘;所述导向板的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件的左端上方两侧;所述插板的底部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顶端外杆的矩形槽内部,并且插板的限位槽内部插入安装有矩形槽内部的楔形橡胶块。
所述移动件包括有边槽,接触件,连接槽,所述移动件为工字型结构,且移动件的左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移动件的两侧设有两个边槽,且边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接触件与刹车片材质相同,且接触件的左侧为弧形结构,并且接触件通过螺栓与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移动件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的内部。
所述控制板包括有支杆,顶板,安装板,所述控制板为Z形板状结构,且控制板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为L形结构,且支杆的底部内侧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为板状结构,且顶板的顶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控制板、支杆以及顶板嵌入安装在移动槽的内部,且支杆的内侧插入在边槽的内部;所述控制板的顶端通过连接孔与牵引绳相连接,并且牵引绳的牵引端固定在驾驶室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燕梅,未经黄燕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电柜预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冷轧机组自动上料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