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发酵黑枣蒸馏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0528.2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6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陆震鸣;许正宏;方冠宇;柴丽娟;张晓娟;史劲松;房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河北洺酒春酒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G3/026;C12G3/024;C12H6/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迅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73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发酵 黑枣 蒸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发酵黑枣蒸馏酒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大米、糯米、高粱、玉米和黑枣为原料,进行原料粉碎、配料、蒸煮糊化、冷却、加酒曲、发酵、蒸馏、酒糟酶解、再加曲、发酵蒸馏、将两次蒸馏酒混合、勾调;本发明采用了多种谷物加黑枣混合固态发酵,在发酵结束后进行蒸馏,再在酒糟中加入纤维素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再加曲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蒸馏。将两次蒸馏的酒混合,从而使蒸馏的酒品具有带有独特的芳香和口味,并且对原料的利用更加充分,提高原料的糖化率和出酒率,并形成特有的酒品风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酿造技术领域,尤其是固态发酵黑枣蒸馏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枣,又名软枣、君迁子,分为有核黑枣和无核黑枣两大类,在太行山南部山区(如河北涉县)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发展黑枣产业具有高产稳产、投资小、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黑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研制多种食品、饮料、保健品的理想原料。黑枣果总糖含量45.7%,淀粉41%,蛋白质1.83%,果胶3%~3.84%,单宁0.98%,其中每百克含Vc97.9mg,是苹果、梨、桃、杏等水果的14~32倍。每百克黑枣树的嫩叶含Vc高达1148.71mg,具有抗坏血酸、抗癌的作用。因此,以黑枣为原料酿造的酒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的酿造工艺通常是将谷物粮食与黑枣分开发酵,将黑枣制成黑枣汁,分开发酵,工艺繁复,成本较高,原料利用率低,因此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又不失黑枣风味的高度酒酿造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发酵黑枣蒸馏酒及其制备方法,以多种谷物与黑枣共同发酵并进行二次蒸馏达到黑枣酒果香浓郁,酒精度适中,产量高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固态发酵黑枣蒸馏酒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原料准备,选取谷物和黑枣作为原料;
(2)原料的粉碎,将谷物与黑枣分开破碎;
(3)黑枣酶解,破碎后的黑枣先加黑枣质量的0.02~0.06%的果胶酶和0.02~0.06%纤维素酶在45~65℃下酶解10~15h;
(4)原料的浸泡与蒸煮,每甑投粮量1300~1500kg;加水300~400kg浸润谷物,水温50~75℃;再加酶解后的黑枣350~400kg,与谷物混合均匀,蒸煮时间100~120min;复蒸时间10~20min;
(5)发酵,将步骤(4)蒸熟后的原料摊凉,降温到20~25℃时加入原料质量30%~40%的小曲,控制品温15~20℃入缸发酵,原料不能压的过紧,也不能过松,发酵30~40d,结束发酵;
(6)蒸馏,将步骤(5)发酵后的醅料放入甑内进行第一次蒸馏,得到60~70%vol的初酒;
(7)酒糟酶解,将步骤(6)蒸馏后的酒糟冷却至35~50℃,加酒糟质量0.02%~0.06%的果胶酶、酒糟质量0.05%~0.08%的纤维素酶、酒糟质量0.04%~0.08%的淀粉酶,在55~65℃下,酶解10~20h;
(8)加曲再发酵蒸馏,在步骤(7)酶解后的酒糟中,加酒糟质量30%~40%的小曲,在15~20℃温度下入缸发酵,发酵30~40d,再将糟醅进行第二次蒸馏,得到25~30%vol的中酒;
(9)将两次蒸馏的酒混合,将步骤(6)和步骤(8)两次蒸馏的酒进行混合,得到45~52%vol的终酒。
在一种实施案例中,所述谷物按重量份包含高粱45%,大米20%,糯米15%,玉米8%,小麦12%。
在一种实施案例中,所述谷物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
在一种实施案例中,所述黑枣是无病烂果的新鲜黑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河北洺酒春酒业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河北洺酒春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