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小麦秸秆制备双孢菇培养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4059.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明;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小麦 秸秆 制备 双孢菇 培养 方法 | ||
1.一种利用小麦秸秆制备双孢菇培养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麦秸预湿、原料混合、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的步骤;
所述麦秸预湿的过程为:将小麦秸秆用水浸泡,得到预湿后的麦秸;
所述原料混合的过程为:将预湿后的麦秸和干鸡粪、湿鸡粪、石膏、过磷酸钙混匀,得到混合料,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为70-75%;
所述一次发酵的过程为:将混合料送进发酵槽发酵,进仓后每间隔2-4天翻堆一次;
所述二次发酵的过程为:将一次发酵后的物料送进二次发酵隧道发酵,发酵先后经过均温阶段、升温阶段、巴氏杀菌阶段、冷却阶段、控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均温阶段的物料温度为45-47℃,升温阶段为将温度升至56℃,巴氏杀菌阶段为将温度控制在56-62℃且持续7.5-8.5h,冷却阶段为将温度在12h内降至47-49℃,控温阶段为将温度控制在46-48℃且持续2-3d,降温阶段为将温度降低至24-26℃;
所述三次发酵的过程为:在二次发酵后的物料中掺入4-6wt%的泥炭,然后播撒菌种,最后送入三次发酵隧道中发酵,发酵的物料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88-92%,发酵时间为13-15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秸预湿的过程中:用水浸泡的时间为10-20min,浸泡后的小麦秸秆和水一起铲起抛落至看不到干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秸秆和鸡粪、石膏、过磷酸钙的重量配比为:小麦秸秆180-220吨、湿鸡粪90-110吨、干鸡粪100-120吨、石膏18-22吨、过磷酸钙18-22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秸秆和鸡粪、石膏、过磷酸钙的重量配比为:小麦秸秆200吨、湿鸡粪100吨、干鸡粪110吨、石膏20吨、过磷酸钙20吨。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秸秆的含氮量>0.35%,含水率<18%;所述湿鸡粪的含氮量>4.0%,含水率<75%;所述干鸡粪的含氮量>3.5%,含水率<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的过程中,混匀的步骤为:先将预湿后的麦秸建堆,在堆体上撒上干鸡粪、湿鸡粪、石膏和过磷酸钙;然后用装载机翻料;最后用抛料机将物料抛在场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的过程中,根据物料温度控制通风,具体为:当温度<65℃时,选择通风15min然后停15min的方式;当温度为65-75℃时,选择通风8min然后停22min的方式;当温度>75℃时,选择通风4min然后停26min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的过程中,翻堆的时间分布为:物料进仓后停留三天,第二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停留两天,第二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停留两天,第二天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停留两天,第二天在场地上建堆,建堆后第二天送入二次发酵隧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炭的掺入量为5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发酵的过程中,物料通过运输机输送至三次发酵隧道,泥炭和菌种均在运输机的运输带上加入;三次发酵的发酵过程要保持通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40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