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牛无角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4625.8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颜泽;王雅春;张胜利;肖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无角 基因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检测牛无角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所述引物组包括如SEQ ID NO.1~9所示的引物,更优选所述引物组中还包括SEQ ID NO.10~12所示的引物。本发明能同时检测牛Celtic无角基因、Mongolian无角基因和Friesian无角基因,可以快速、准确、批量地实现对牛无角性状的表型和/或基因型的检测。将本发明应用于牛无角性状的分子育种中时,可以选择无角基因纯合子,以高效提升后代牛群的无角基因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检测牛无角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牛角是抵御天敌、争夺配偶的工具,而在集约规模化养殖条件下,角的存在不仅会给动物间带来互相伤害,也给饲养人员带来安全威胁。目前规模化牛场通常对出生一周内的犊牛进行去角,然而其缺点在于给牛带来了应激反应,影响了动物生长及动物福利,同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天生无角是牛生产中的有利性状,开发牛无角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牛无角性状的分子育种。例如,在选择种牛时,鉴定和选择无角基因纯合子,可以快速提升后代牛群的无角基因频率。
牛的无角性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多等位基因的特点,目前已知有三类不同来源的无角基因,均位于牛的1号染色体上(参考基因组:Bos_taurus_UMD_3.1)。第一种称为Celtic等位基因(Medugorac et al.2012),存在于以安格斯牛、弗莱维赫牛、西门塔尔牛等肉牛及乳肉兼用牛品种中,属于插入缺失类突变(InDel),即在1号染色体上1,705,834-1,706,045bp处存在一段212bp的重复,该重复代替了一段位于1,706,051-1,706,060bp长度为10bp的序列,该位点表示为P202ID。第二种称为Mongolian等位基因(Medugorac et al.2017),发现于蒙古牛中,该突变有两个特异性突变位点,一是在1,975,461–1,975,487bp处存在1bp的插入缺失,表示为P1ID;二是在1,976,128bp处存在一个219bp的插入,表示为P219ID。第三种称为Friesian等位基因(Medugorac et al.2012),主要存在于以荷斯坦牛、娟姗牛为代表的奶牛品种中。该等位基因存在5个紧密连锁的候选突变位点,其中3个是单核苷酸多态(SNP),分别为:1,654,405bp处G→A(PG1654405A);1,655,463bp处C→T(PC1655463T);1,768,587bp处C→A(PC1768587A)。另外2个为插入缺失(InDel),即在1,649,163–1,649,169bp处有一段5bp的InDel(P5ID)、在1,909,352-1,989,480bp后存在一段长度为80,128bp的串联重复(P80kbID),该串联重复内部还存在一个SNP(1,909,354:T→A)和一个2bp的缺失(1,909,396D2:T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6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