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2857.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0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钟江将太;山下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1;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薇;杨明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乘员保护装置,提供一种无论是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还是座位座椅移动,在碰撞预测时均能够不延迟主气囊的展开而适当地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101)具备:主气囊装置(50),其在车辆(1)碰撞时保护乘员(P);副气囊装置(60),其掸落乘员(P)的臂;以及控制部(110),其在碰撞预测时在副气囊袋体(62)展开后使主气囊袋体(52)展开,其中,副气囊装置(60)设置于座位座椅(10),因此,即使通过座椅滑动装置(20)移动座位座椅(10),也能够在碰撞预测时直接展开副气囊袋体(62),能够不延迟主气囊袋体(52)的展开而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乘员不受碰撞等影响,汽车等车辆中作为乘员保护装置装备有气囊装置。
该气囊装置通常由冲击传感器、充气机、气囊和控制装置等构成。当因前面碰撞等而使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冲击时,气囊装置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工作信号传送到充气机,充气机产生气体并将其输送到气囊。而且,气囊通过从充气机输送的气体瞬时膨胀,并在乘员的前方展开。由此,气囊通过内部的气压而接住因冲击而向前方移动的乘员的身体,一边吸收该运动能量一边收缩。这样,通过气囊缓和汽车的前面碰撞等中的因碰撞冲击引起的乘员的激烈的前方移动,确保乘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近年来,对自动驾驶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这种自动驾驶车辆中,与驾驶员等乘员的意思无关地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因此,提出有与自动驾驶对应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在该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具有在乘员的上身前展开的前气囊,在与移动到比就座位置靠前的乘员的上身的肩部抵接的部位形成有肩部可以进入的肩部支承凹部。由此,即使在车辆的自动驾驶中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上身在碰撞前从座椅的就座位置向前移动,也能够在肩部支承凹部中支承该上身的肩部,保护乘员。另外,在该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从肩部支承凹部朝向车宽方向的一方,形成一方侧与另一方侧相比靠后的倾斜面。由此,能够通过前气囊的倾斜面支承使另一方的肩部靠前而以倾斜的姿势向前移动的上身整体,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并在该状态下吸收冲击(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当自动驾驶真正普及时,在乘员的搭乘状态下自由度增加。因此,例如,即使就座于驾驶席,也可以考虑在车辆的行驶中手持便携终端等。另外,甚至现在,也可以考虑在驾驶席以外的座位,在车辆的行驶中手持便携终端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2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前气囊朝向乘员展开时,如果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则在前气囊和乘员的上身之间夹住乘员的臂或便携终端等,难以得到最佳的乘员保护。
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在车顶配置副气囊,从车顶使副气囊降下,掸落(払い落)乘员的臂。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从预测有碰撞到使主气囊(目前的前气囊)展开的期间,必须检测乘员的臂的位置,变更副气囊展开的位置。但是,为了在碰撞时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必须从预测到碰撞开始瞬时进行主气囊的展开,用于进行副气囊的展开位置的变更的时间只能是非常有限的短时间,因此,难以大幅挪动副气囊的展开位置。特别是,在通过座椅滑动装置将座位座椅向前后大幅挪动时,副气囊展开的位置也必须大幅变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创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乘员保护装置,在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时,在预测有碰撞的情况下,即使座位座椅移动,也能够瞬时展开副气囊,可靠地甩落乘员的臂,能够不延迟主气囊的展开而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2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