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脱叶催熟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2025.3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任相亮;马艳;马亚杰;王丹;胡红岩;宋贤鹏;马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N47/36;A01N37/48;A01N27/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花 催熟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叶催熟组合物,所述脱叶催熟组合物包括8~10重量份噻苯隆、2~10重量份乳氟禾草灵和24~32重量份乙烯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棉花脱叶催熟组合物的用途。本发明的脱叶催熟组合物可以很好的促进棉花脱叶,加快棉花吐絮,提高棉花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叶催熟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棉花采收前喷施脱叶剂,可以促进棉花叶片脱落和集中吐絮,降低棉花含杂率,提高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效率。目前,我国批准登记并在有效期内的棉花脱叶剂产品共有87个,其中单剂45个,混剂剂42个。单剂主要是噻苯隆,有43个;其他2个是吡草醚。混剂主要是噻苯隆·敌草隆,有40个,其他2个分别是噻苯隆·乙烯利和敌草隆·噻苯隆·乙烯利。因此,我国棉花脱叶剂产品有效成分比较单一,迫切需要新的脱叶剂产品应用于生产。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棉农一般使用脱叶混剂敌草隆·噻苯隆·乙烯利。
噻苯隆被植株吸收后,可使棉花植株本身产生脱落酸和乙烯,从而导致叶柄与棉株之间形成离层,棉叶自行脱落。噻苯隆还能促进叶片营养成分转移到植株上部幼嫩棉铃,且棉株不会枯死,实现催熟、脱叶、增产、增质多效合一。噻苯隆可使棉花早熟,棉铃吐絮相对提前、集中、增加霜前棉的比例,有利于机械、人工采收。乙烯利的催熟效果较佳,在棉花上使用,它可以迅速使棉桃开裂,叶片失水干枯。但是噻苯隆和敌草隆的成本较高,而且噻苯隆脱叶速度较慢,耐低温的能力较差,乙烯利的催熟效果好,但脱叶效果差,从而影响机械采收对棉花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开发新的棉花脱叶剂的过程中,应减少噻苯隆和敌草隆的用量,严格控制乙烯利的掺入比例和施用次数。
乳氟禾草灵主要用于防治农田阔叶杂草,为选择性苗后除草剂除草剂,是敏感植物原卟啉氧化酶的严重抑制剂,原卟啉氧化酶催化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原卟啉向原卟啉IX的氧化,原卟啉IX是一种瞬变态代谢产物,是显著引起组织中脂类过氧化的光敏剂,在植物组织中不积累,它是血红素前体物质及叶绿素早期前体物质的一种中间产物。在除草剂作用下,原卟啉IX积累,其积累量与毒性水平显著正相关,随着原卟啉增加,脱植叶绿素下降,最终造成脂类过氧化,导致膜破坏,造成细胞渗漏。
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棉花脱叶催熟组合物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将噻苯隆、乳氟禾草灵和乙烯利混配可以显著提高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降低了噻苯隆单独使用的剂量,提升了噻苯隆的脱叶效果,促进了乙烯利的催熟效果。此外,噻苯隆、乳氟禾草灵和乙烯利混配可以减少施药次数,只施药一次就能达到对棉花的脱叶催熟效果,还不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本发明。
根据发明人所做的资料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冲突的专利和其他公开发表资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噻苯隆脱叶速度慢、乙烯利的催熟效果差的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噻苯隆的脱叶速度和乙烯利的催熟作用,减少施药次数,棉花脱叶效果优异、用药成本低、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的棉花脱叶催熟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脱叶催熟组合物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脱叶催熟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脱叶催熟组合物包括 8~10重量份噻苯隆、2~10重量份乳氟禾草灵和24~32重量份乙烯利;所述脱叶催熟组合物中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所述组合物中脱叶催熟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25%~75%。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脱叶催熟组合物可以包括8~9重量份噻苯隆、3~9重量份乳氟禾草灵和28~30重量份乙烯利。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脱叶催熟组合物可以包括8~9重量份噻苯隆、6~9重量份乳氟禾草灵和28~30重量份乙烯利。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脱叶催熟组合物可以包括8重量份噻苯隆、9重量份乳氟禾草灵和28重量份乙烯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2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