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0532.2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苗得足;黄京山;李伟;孙兆宾;任会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167;A61K47/10;A61K47/0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氨基 注射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药产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每100mL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中含以下组分:丙二醇15mL;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 25mL;对乙酰氨基酚15g;抗氧剂0.1‑3g;余量为注射用水。所述的制备方法为:(1)向注射用水中依次加入丙二醇、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2)然后加入对乙酰氨基酚,使其完全溶解;(3)再将抗氧剂缓慢加入;(4)调节药液pH在6.0‑6.5;(5)加注射用水至总体积;(6)取样测含量和pH合格后,过滤,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稳定性强,同时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产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乙酰氨基酚于1951年在美国首次被批准入药,现已成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它既可以单独作为主药成分做成制剂,也可以和阿司匹林、磷酸可待因、咖啡因、布他比妥等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合用制成具有良好镇静功效的止咳剂。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为外周型而非中央型。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截止目前,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药成分的药品包括了片剂、口服混悬液、胶囊、栓剂、注射液等多种剂型。
在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单一主药成分的注射液中,中国目前批准上市的只有1mL和2mL两种规格的小容量注射液,给药方式为肌注,而没有100mL或50mL规格的注射液;而欧美上市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为50mL和100mL,且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均为10mg/mL,其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自美国FDA于2010年11月2日批准MALLINCKRODT IP公司100mL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在美国上市、2011年Accord Healthcare Limited公司生产的50mL和100mL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在英国上市后,该剂型产品迅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用于治疗因感冒或手术等引发的疼痛、体温过高。
在注射液的辅料选择上,中外也有明显差异。国内的小针通常使用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作为稳定剂,尽管聚乙二醇为经FDA批准的极少数能作为体内注射药用的合成聚合物之一,但不断有临床案例报道,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应用于注射液能增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几率;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略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二氯甲烷,且在水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因此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辅料选择值得认真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的、药用安全性更高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每100mL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中含以下组分: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在水溶液中容易被氧化分解,本发明所涉及的抗氧剂品种和数量经过了多处方、长时间的比较研究。优选地,抗氧剂为盐酸半胱氨酸、焦亚硫酸钠、无水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在处方中引入上述抗氧剂,试验发现,在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处方中引入以上抗氧剂后,该注射剂能够通过6个月的加速试验,可以达到36个月的有效期。
所述的抗氧剂为焦亚硫酸钠、无水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抗氧剂在所述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中的含量为0.2%w/v以下。所述的抗氧剂为盐酸半胱氨酸时,抗氧剂在所述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中的含量为3%w/v以下。
聚乙二醇为经FDA批准的极少数能作为体内注射药用的合成聚合物之一,但不断有临床案例报道,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应用于注射液能增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几率,因此选择药用安全性更高的丙二醇。丙二醇在本发明中起到减少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300的用量的作用,而发挥稳定剂的作用,使注射液在临床上更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未经瑞阳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0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四向车换向车轮提升机构
- 下一篇:风险识别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