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1307.0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忠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忠旺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C23C8/80;C21D1/18;C21D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化 汽车 齿轮 热处理 新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包括步骤一,工艺准备;步骤二,氮碳共渗;步骤三,淬火;步骤四,低温回火;步骤五,喷砂处理;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记录钢结构的长度,将汽车齿轮毛坯使用砂轮机进行打磨,清洗钢结构表面锈迹、氧化物与油污,暖风吹干备用,该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采用一次淬火温度870℃处理,使奥氏体转化为针状的马氏体,然后回火240℃细化残余奥氏体获得各种需要性能,同时保障产品质量五倍以上与硬度,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件的尺寸,且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为国际和国内首创科学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齿轮技术领域,具体为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汽车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随着生产的发展,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汽车齿轮逐渐受到重视,一般汽车齿轮采用低碳合金钢18crMnTi或20CrMo需要渗碳热处理工艺增加产品表面含碳量抗摩擦抗疲劳抗腐蚀;传统汽车齿轮热处理加工直接淬火处理,增加汽车齿轮表面硬度,同时存在产品质量与硬度缺陷,不能消除内应力,造成工件的尺寸不稳定,且传统传统汽车齿轮热处理加工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引起工人疲劳,不利于工人加工,针对这些缺陷,设计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使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热处理新工艺,包括步骤一,工艺准备;步骤二,氮碳共渗;步骤三,淬火;步骤四,低温回火;步骤五,喷砂处理;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工艺准备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准备氨水NH3-H2O、煤油作为共渗剂;
2)清洗钢结构表面锈迹、氧化物与油污,汽车齿轮,主付轴,半轴,后桥及螺旋伞齿轮,分类后装匡、清洗油污、暖风吹干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氮碳共渗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将汽车齿轮清水淋洗,分别装三框汽车齿轮上、中、下并放入试块方便检查质量,分别吊装入90千瓦井式氮碳共渗炉中,然后盖盖子,然后在炉顶插入上、中、下三根试棒;
2)开启井式炉,逐渐升高温度至800℃,滴加滴加NH3-H2O、煤油在氮碳共渗炉中,排空半小时,盖上排气盖;
3)升温至850℃,连续滴加共渗氮剂,氨水分解成氮N,煤油会分解为碳C,根据化学合成反应氮N和碳C会合成为CN- 电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与Fe3+CN-依次找到Ti、Mo、Cr、Mn元素结合生成氰络合物质即共碳层,(共渗厚度为0.8~1.2mm)升温至900℃,持续2.5-3h;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在井式炉中保温半小时,吊出炉以后在油中淬火;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在箱式回火炉中逐渐升温至240℃,产品在炉内保温2小时自然降至常温取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再经喷砂处理,再送包装车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2)中,记录的汽车齿轮数据存储在电脑中以备后续对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人工吊车取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氮碳氰化共渗汽车齿轮采用单独打包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忠旺,未经宋忠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