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撕电子标签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1483.3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5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霖;李麟;韩恒斌;陈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标签 及其 制作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撕电子标签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所述易撕电子标签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的面层、第一胶层、inlay层、第二胶层和离型层,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由局部胶区和完全胶区组成,所述局部胶区中的胶质为不连续状,所述完全胶区为整片胶质相连,所述局部胶区和所述完全胶区之间设有分割线,所述inlay层的至少一条侧边落在所述分割线上。所述的易撕电子标签将易撕性、信息登记存储、隐形防伪功能等功能进行了结合,将成为新一代标签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易撕电子标签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在国外,电子标签已经在广泛的领域内得以应用。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应用软件构成的RFID系统直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准确地跟踪,这种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能为客户带来诸多的利益,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安全的数据存取通道、离线状态下就可以获得所有产品信息等等。在国外,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现有的电子标签与被标记物之间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难以进行撕除;另外由于电子标签的具有轻薄的结构,移动标签往往随之带来电连接结构的破坏,因此,电子标签一旦使用通常无法移动,或者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子标签不易撕除,提供一种易撕电子标签,其结合了易撕性、信息登记存储、隐形防伪功能,使得标签的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将成为新一代标签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本发明还提供易撕电子标签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局部除胶和局部涂胶两种思路,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配合,利用复合设备实现电子标签的一体化成型。
本发明还保护易撕电子标签的用途,包括用于新零售标识、食品溯源、智能交通、服装标识、仓储管理、票证管理、图书馆管理、防伪识别、人员及资产管理、航空行李管理或供应链物流管理。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胶层由局部胶区和完全胶区组成,其中,局部胶区承担易撕功效,在电子标签使用时,揭开离型层,将完全胶区对准待粘贴对象,粘贴后可以将电子标签附着在标记对象上,而局部胶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顺势贴合在对象表面。由于局部胶区的粘性适中,从而方便撕除,如果易撕虚线(即分割线处)的刀口较少,可作为撕除的起始受力作用点,贴于光滑的塑料表面,可以随之拉起整个标签。撕除时不会破坏电子标签的结构,保护了电子标签的整体性。如果易撕虚线的刀口较多。局部胶区的对应区域的面层,可作为信息登记,可重复贴于其他物品上。赋予了它可移除、可移动和可回收再利用的优势,而完全胶区的电子标签还在粘贴在原来的产品上,保证产品的溯源防盗功能。优选地,所述局部胶区的面积小于所述完全胶区的面积,此时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面层优选为铜版纸层、书写纸层、PET层或合成纸层中任意一种,这些材质的面层附着胶层后具有较好的强度,以保证撕除时不会拉坏面层。面层的厚度优选为50-130μm,该厚度使得撕除时受力分散,将易撕效果和电子标签的轻薄特征进行融合,既不会因为厚度超过130μm使得复合出的电子标签太厚,又不会因为厚度低于50μm难以徒手拉起标签。
本发明中,第一胶层中的局部胶区优选设置图案,所述图案包括但不限于规则的几何图形、文字或数字,所述图案通过胶质相连和断开配合形成。图案可以是不涂胶的部分来体现,也可以是通过涂胶区域展示。图案设计可以是圆形、方形、十字等任意图案,亦或采用文字或数字等代号进行防伪标记体现,位置分布呈规则或不规则分布。所述图案可为任意形状或文字,不单单是圆形、方形、三角形、星形等等。图案只是用作局部涂胶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胶层中设有分割线,用于分离inlay与非inlay部分。有inlay部分是带芯片的,可用于溯源识别,不带inlay部分可以作为信息登记记录使用。经过分割线的分离,使得两个区域在使用时方便运用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现场快速反应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含氨废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