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侧部构造及分隔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6520.3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本小正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分隔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具有与以往相比使在中柱的中空部注入有发泡性树脂时针对发泡性树脂的分隔性提高的分隔部件。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延伸的中柱外部件(7)、在所述中柱外部件(7)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中柱内部件(6)及在由所述中柱外部件(7)和所述中柱内部件(6)形成的中空部(8)内配置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部件(3),所述分隔部件(3)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侧部构造及分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为了提高车身的防音性而在柱的闭合截面设有发泡基材、分隔部件的车身侧部构造(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该分隔部件配合柱的闭合截面的形状形成为矩形。这样的分隔部件通过焊接于柱的内壁面而将柱的中空部以上下分隔的方式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7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的中柱的闭合截面的形状提高柱强度且变得复杂。特别是,中柱的下部在其与下纵梁的接合部形成为宽幅且随着趋向上方而逐渐变窄。并且,若要在该复杂化的中柱的闭合截面内配置现有的分隔部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则分隔部件的周缘相对于中柱的内壁面的密合性变得不充分,存在发泡性树脂漏出的可能。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与以往相比使在中柱的中空部注入有发泡性树脂时针对发泡性树脂的分隔性提高的分隔部件的车身侧部构造及该分隔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下纵梁,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中柱外部件,其从所述下纵梁向上方延伸;中柱内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中柱外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及分隔部件,其配置在由所述中柱外部件和所述中柱内部件形成的中空部内,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分隔部件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倾斜。
另外,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分隔部件为将中柱的中空部上下分隔的分隔部件,其特征在于,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与以往相比使在中柱的中空部注入有发泡性树脂时针对发泡性树脂的分隔性提高的分隔部件的车身侧部构造及该分隔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的(a)是从车宽方向内侧的斜上方俯视观察的分隔部件的整体立体图,(b)是从车宽方向内侧的斜下方仰视观察的分隔部件的整体立体图,(c)是(b)的IIc-IIc剖视图。
图3的(a)至(c)是分隔部件向中柱的中空部组装的组装工序图。
图4的(a)至(c)是向中柱的中空部组装分隔部件时的下纵梁的上表面的第一肋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组装于中柱的中空部的分隔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在中柱的中空部填充有发泡性树脂时的分隔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下纵梁
1a 下纵梁的上表面
2 中柱
3 分隔部件
4 下纵梁内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6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排出能够流动的介质的装置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