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0254.5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英;王倩;李莉;王焕然;魏来;曾铮;谭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4;A61K9/50;A61K47/36;A61K48/00;A61L27/02;A61L27/20;A61L27/22;A61L27/50;A61L2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包含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混合溶液在85~95℃反应0.5~1h后形成纳米混合物溶液,待所述纳米混合物溶液冷却至15~30℃后调节所述纳米混合物溶液的pH值至5.9~6,搅拌0.5~1h形成所述复合微球纳米载体;
所述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的溶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将pH值为4.5~5.5的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4.5~5.5的三聚磷酸钠混合,在15~30℃下搅拌1~2h形成所述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微球的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壳聚糖与所述牛血清白蛋白的质量比为1:2~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碱溶液调节所述纳米混合物溶液的pH值至5.9~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磷酸钠溶液和所述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2~1:5;
其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2mg/mL,所述三聚磷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2mg/mL。
6.一种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球纳米载体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7.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在仿生设计以及材料表面的功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8.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在制备药物及基因运输、组织工程材料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在制备药物及基因运输、组织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装载到复合微球纳米载体上形成功能化纳米材料并且通过所述功能化纳米材料实现运输和释放所述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在制备药物及基因运输、组织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功能因子及药物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微球纳米载体在制备药物及基因运输、组织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复合微球纳米载体的溶液与所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混合在15~30℃反应3~6h制得装载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02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