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6183.9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凤;高福旺;曾小华;张轩铭;牛超凡;陈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H1/14 | 分类号: | B60H1/14;B60H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汽车 暖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包括固定底座和暖风系统,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燃料电池组,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外部套装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所述燃料电池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温尾气排气管,所述高温尾气排气管的一端贯穿保护外壳并与抽风机固定连接,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与送风管道固定连接。该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通过抽风机、供风管、风门、监测模块、控制模块、继电器和PTC加热器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在需要暖风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进而对风门进行开闭,使燃料电池组产生的尾气会进入高温尾气排气管再通过供风管给车内供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容易操纵、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较对少,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也无需添加冷却水。维修保养工作量少。如果蓄电池质量过硬,使用寿命也比燃油车长。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经久耐用。
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在汽车内部供暖方面,新能源车无传统发动机的热源,冬季取暖需使用其它途径。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1620491082.9 U中公开的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该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虽然,充分利用了燃料电池组的尾气中含有的余热来实现暖风供给,整个系统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并且暖风供给稳定,但是,该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具有加热温度可控性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暖风系统,包括固定底座和暖风系统,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燃料电池组,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外部套装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所述燃料电池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温尾气排气管,所述高温尾气排气管的一端贯穿保护外壳并与抽风机固定连接,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与送风管道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风管,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管;
所述暖风系统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监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PTC加热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风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通信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车载控制系统双向电连接,所述暖风系统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边缘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孔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开设于固定底座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供风管和排风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外部套装有电机保护壳,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门。
可选的,所述供风管表面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加热组件。
可选的,所述辅助加热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PTC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伺服电机。
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燃料电池组。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6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