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5383.3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苏杭;谭福伦;佘光飞;刘宗豪;吕松林;吴琼;朱勋龙;王金柱;王雪飞;葛红亮;谭孝芹;郑航;顾陈林;孙来芳;穆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0R16/023;B60Q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 行为 监测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包括三危驾驶监测器、组合仪表、T‑BOX及T‑BOX网络后台,所述三危驾驶监测器分别通过CAN总线连接组合仪表、T‑BOX,所述T‑BOX通过无线网络连接T‑BOX网络后台。所述三危驾驶监测器安装于车身前部位置,包括三轴加速度和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根据三轴加速度计监测的各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综合判断司机危险驾驶行为及危险等级。本发明的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监测器内部集成的三轴加速度计,具有低功耗和高分辨率性能,灵敏度可达49mg,极大的提高了驾驶行为监测的精度与准确率;将报警数据传输至后台并形成分析报表,便于公交公司掌握公交司机驾驶情况,做出针对性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驾驶行为监测,特别涉及一种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三危驾驶行为包括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各类传感器及CAN总线技术在公交车上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公交公司对驾驶员驾驶也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尤其是对于公交车司机驾驶行为及习惯缺乏必要的管控。如何把传感器及CAN总线技术应用到公交车及时驾驶行为的检测与大数据分析中去,实现公交车司机驾驶行为的管控,正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解决了公交车司机驾驶异常行为的检测、报警及后台数据上传分析问题,作为公交车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司机驾驶行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包括三危驾驶监测器、组合仪表、T-BOX及T-BOX网络后台,所述三危驾驶监测器分别通过CAN总线连接组合仪表、T-BOX,所述T-BOX通过无线网络连接T-BOX网络后台。
优选的,所述三危驾驶监测器安装于车身前部位置,包括三轴加速度和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根据三轴加速度计监测的各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综合判断司机危险驾驶行为及危险等级。
优选的,所述综合判断司机危险驾驶行为及危险等级的判断逻辑为:
假设前后方向加速度大小为a1,左右方向加速度大小为a2;
(1)如果1.2g a1≥0.6g,判定为急加/减速低级危险行为;
(2)如果2g a1≥1.2g,判定为急加/减速中级危险行为;
(3)如果a1≥2g,判定为急加/减速高级危险行为;
(4)如果a2≥0.6g,判定为急转弯行为。
优选的,所述三危驾驶监测器判断司机危险驾驶行为及危险等级后,持续2S向外输出对应危险行为和等级的警报。
优选的,当司机驾驶行为触发三危报警情况下,三危驾驶监测器通过CAN总线报文将状态上传车身CAN网络,组合仪表得到报文信息将进行声光报警以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具体的报警逻辑为:接收到监测器急加/减速低级警报,仪表仅输出文字报警;接收到监测器急加/减速中、高级警报及急转弯警报,仪表同时输出声光报警。
优选的,所述当司机驾驶行为触发三危报警情况下,三危驾驶行为及警报等级,连同发生时间通过车载T-BOX上传至T-BOX网络后台,T-BOX网络后台按照日、月累计生成报警统计报表。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三危驾驶行为监测与报警系统,监测器内部集成的三轴加速度计,具有低功耗和高分辨率性能,灵敏度可达49mg,极大的提高了驾驶行为监测的精度与准确率;
2、本发明的安装方式灵活可变,可通过软件标定来实现三危驾驶行为监测器的不同安装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不同车内布局的设备安装;
3、本发明能将报警数据传输至后台并形成分析报表,便于公交公司掌握公交司机驾驶情况,做出针对性管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5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