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复合材料及该组合物或复合材料的固化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62635.5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5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勇人;西村恒彦;山内慎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力森诺科 |
主分类号: | C08F290/00 | 分类号: | C08F290/00;C08F290/06;C08F290/14;C08J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孙丽梅;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基 树脂 组合 包含 复合材料 固化 | ||
提供不使树脂的固化时间延迟,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例如30℃)也可以维持被减少了的甲醛扩散量的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乙烯基酯树脂(A)、甲醛捕获剂(B)、仲胺化合物(C)、和烯属不饱和单体(D)的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仲胺化合物为非环状的脂肪族仲胺。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内容涉及纤维强化用塑料树脂组合物、特别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复合材料、以及该组合物或复合材料的固化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由于将扩散化学物质的建材或内装材使用于住宅,从而新建或重建后的住宅的居住者发生身体不适或健康障碍,研究了各种对策。一般认为是被称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身体不适或健康障碍的原因的主要化学物质为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特别是甲醛的扩散被视为问题的是使用甲醛作为原料而作为粘接剂等广泛使用的三聚氰胺树脂、酚树脂、脲树脂等甲醛系树脂。关于这些树脂,提出了抑制甲醛的扩散的方法。
病态建筑综合征等问题被广泛认识,随着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心提高,对树脂材料要求安全性更高的材料,对迄今为止未考虑甲醛产生的树脂材料也进行了重新研究。其结果,近年来认识到:从能够在过氧化物的存在下固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等原料不使用甲醛的自由基聚合性树脂也扩散甲醛。
关于从这些自由基聚合性树脂扩散甲醛的原因,明确了通过兼作溶剂而使用的苯乙烯化合物与作为固化剂而加入的过氧化物的反应而引入空气中的氧所造成的甲醛的生成。关于该反应本身,在过去的文献(J.Am.Chem.Soc.,78,1017(1956),非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作为甲醛的扩散抑制方法,报导了用不使甲醛通过的蜡或片覆盖涂装树脂的树脂表面等物理途径、和使用甲醛捕获剂(捕捉剂)等化学途径。作为后者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512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无臭木质板制板用粘接剂糊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三聚氰胺系化合物和/或三聚氰胺系树脂(a)、甲醛捕捉剂(b)、和水(c)混合而获得的无臭木质板制板用粘接剂糊液的制造方法,成分(a)为粉末、或包含它们的粒子的溶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512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m.Chem.Soc.,78,1017(195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涂膜的甲醛扩散量的测定方法和扩散等级,在日本工业规格(JIS K 5601-4-1:2012)中规定,要求甲醛非扩散树脂为F4☆水平(0.12mg/L以下)。
然而,上述规定为作为JIS K 5600-1-6:1999所规定的标准状态的、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的规定,关于更高温环境下的甲醛扩散量并未规定。预测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甲醛产生反应越为高温越被促进,可以认为甲醛扩散量也越多。因此,要求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维持被减少了的甲醛扩散量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使树脂的固化时间延迟,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例如30℃)也可以维持被减少了的甲醛扩散量的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由环氧树脂与不饱和一元酸的反应而获得的乙烯基酯树脂、和苯乙烯等烯属不饱和单体的乙烯基酯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将甲醛捕获剂与非环状的脂肪族仲胺并用,从而不使树脂的固化时间延迟,在标准温度下和高温下,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甲醛扩散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力森诺科,未经株式会社力森诺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26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