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高兼容性肩部康复外骨骼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5611.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1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庆;杨铁;于鹏;杨洋;刘柱;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A61B5/1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兼容性 肩部 康复 骨骼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型高兼容性肩部康复外骨骼,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的一端固定在背部基座上,另一端与绑带相连,背部基座上分别安装有动力模块、套管及背负系统,套管内穿设有拉力线,拉力线的一端与动力模块连接,另一端接至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各自由度的输出部,并通过绑带传递至人体大臂;背负系统将整个康复外骨骼依托在人体背部的腰部和双肩三个支撑点,完成康复外骨骼与人体背部的固定,并将康复外骨骼的自重传递到人体躯干;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具有前伸后缩、外展内收及内旋外旋三个自由度。本实用新型的双球面菱形机构分布在人体肩部侧方,可有效避免大范围外展运动中外骨骼与人体头部干涉,大幅提升肩部运动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骨骼技术、医疗康复等领域,具体地说是轻型高兼容性肩部康复外骨骼,主要用于人体肩部运动助力、运动康复及运动能力检测等。
背景技术
我国中风发病率世界第一,随着生活节奏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中风偏瘫患者逐年增加,其中约3/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和功能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对偏瘫患肢展开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中枢神经对肢体运动的支配与控制,增强肌肉力量,重塑患肢运动功能,并有效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但现有肩部康复外骨骼多采用电机、减速机直驱的三轴垂直正交的布局方式,体积大重量大,为避免人机干涉,将严重限制肩部外展的运动范围,同时重量大直接导致外骨骼只能固定在固定基座上,造成穿戴舒适性差;另一方面,上肢软体外骨骼解决了体积大、重量大等难题,但上肢软体外骨骼需要以人体肩部为支持,带动肘部、腕部等关节运动,增加肩部负担的同时,更无法对肩部运动提供有效助力,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肩部康复外骨骼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于提供轻型高兼容性肩部康复外骨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轻型高兼容性肩部康复外骨骼,包括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背部基座、绑带、拉力线、套管及背负系统,其中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的一端固定在背部基座上,另一端与绑带相连,该背部基座上分别安装有动力模块、套管及背负系统,所述套管内穿设有拉力线,该拉力线的一端与动力模块连接,另一端接至所述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各自由度的输出部,并通过所述绑带传递至人体大臂;所述背负系统将整个康复外骨骼依托在人体背部的腰部和双肩三个支撑点,完成康复外骨骼与人体背部的固定,并将康复外骨骼的自重传递到人体躯干;所述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具有前伸后缩、外展内收及内旋外旋三个自由度,该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穿戴在人体背部后,三个自由度的前伸后缩回转运动轴线、外展内收回转运动轴线及内旋外肇回转运动轴线分别与人体解剖学肩部外展内收关节轴线、内旋外旋关节轴线、前伸后缩关节轴线重合,复现人体肩部球窝结构,且所述前伸后缩回转运动轴线、外展内收回转运动轴线及内旋外肇回转运动轴线在初始状态相互垂直相交于球心,该球心始终与人体肩部关节运动中心重合。
所述三自由度球面肩部仿生机构包括肩部前伸后缩固定架、外展内收固定架、圆弧轨道转臂、外展内收驱动轮、内旋外旋驱动轮及位于该肩部前伸后缩固定架与外展内收固定架之间的两个球面菱形机构,其中每个球面菱形机构的四条边均为弧形,且相邻边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一个所述球面菱形机构的一个端点处的转轴安装于肩部前伸后缩固定架的一端,相对的端点与另一个所述球面菱形机构的一个端点共用一根转轴,另一个所述球面菱形机构上相对的端点处的转轴安装于外展内收固定架上;所述肩部前伸后缩固定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绑带,所述外展内收固定架安装于背部基座上;所述圆弧轨道转臂的一端固接有外展内收驱动轮,该外展内收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展内收固定架上安装的转轴一端,该外展内收固定架上安装的转轴的另一端固接有内旋外旋驱动轮;所述外展内收驱动轮、内旋外旋驱动轮及绑带分别通过拉力线与动力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5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轴模组自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支腿伸缩与保护的多路换向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