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34812.9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和;王锋;夏章艮;詹宇;林素慧;彭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02 | 分类号: | H01L33/02;H01L33/48;H01L3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装 发光二极管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其包括图形化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外延发光层,外延发光层延伸至衬底边缘边际,衬底无露出区域,衬底边缘被外延发光层覆盖,从而避免衬底图形裸露,减少衬底边缘对脏污的吸附,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结构可进一步提升芯片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设计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为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器件,又成为LED(Light EmittingDiode)芯片,发光二极管根据封装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简单分为正装发光二极管、倒装发光二极管和垂直发光二极管。其中倒装发光二极管具有不需要焊线工艺、可以大电流驱动,可靠性较高等优势,因此倒装发光二极管在普通照明,背光、闪光灯、显屏以及车灯等领域都得有非常好的应用。
为了提高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在倒装发光二极管制作中广泛采用了图形化衬底,以采用蓝宝石衬底的氮化镓基蓝光发光二极管为例,衬底图形将有利于外延生长和蓝光的出光,增加光在氮化镓和蓝宝石界面的散射。
目前倒装芯片因使用锡膏固晶,在芯片边缘均会做绝缘保护层,防止固晶时锡膏溢流至侧壁导致漏电异常,参考图1,芯片边缘为切割道结构(ISO)采用干蚀刻至PSS形成,绝缘保护层覆盖至边缘PSS表面,即芯片边缘为凹凸状不平整表面。
当芯片缩小至250μm*250μm以下,即达到Mini LED、Micro LED尺寸时,因Bond pad打线键合电极面积小,P/N电极间距小,固晶锡膏容易溢流至边缘或P/N电极之间的区域,而边缘的凹凸状结构容易造成锡膏残留,导致回流焊后短路。
常规芯片切割道蚀刻(ISO)工艺中,不管是正胶还是负胶工艺,都是干蚀刻移除外延发光层至衬底图形,衬底图形为粗化表面,容易在后续芯片制程或封装固晶过程,吸附金属碎屑、脏污等,导致固晶锡膏残留在芯片边缘,如残留物将P、N电极连接则导致漏电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倒装发光二极管制作工艺中,为防止晶圆上芯粒与芯粒之间的隔离槽处图形化衬底吸附金属碎屑、脏污导致短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晶圆在芯片工艺中制作完芯粒与芯粒之间的隔离槽,从俯视来看,隔离槽位于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粒的边缘。隔离槽上覆盖有制作ISO结构蚀刻工艺所剩余的外延发光层,剩余的外延发光层厚度以达到可以将底部衬底图形表面填平即可。由于所形成的ISO结构未露出凹凸形状PSS结构,而是光滑曲面或平面,可以减少金属碎屑、脏污吸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包括表面具有一系列凸起的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外延发光层,凸起为衬底的表面图形,在衬底制程中可以通过图形压印、湿法蚀刻或者干法蚀刻制作,衬底的材料包括蓝宝石、硅、碳化硅或者砷化镓,衬底上凸起的形状包括圆锥、三角锥、六角锥、类圆锥、类三角锥或者类六角锥等常见得衬底图形形状。
外延发光层可以采用氮化镓基材料,包括覆盖在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有源层,与第一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一电极,与第二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二电极,衬底部分区域从第一半导体层露出,第一半导体层可以包括N侧层和缓冲层,缓冲层用于减轻衬底和N侧层之间的晶格失配,从而促进N侧层的晶体生长。缓冲层对半导体的功能基本上没有直接影响。第二半导体层包括P侧层,部分情况下也可以对换顺序,有源层包括多量子阱。外延发光层延伸覆盖至衬底边界,此处所述的边界指的是靠近衬底外周的边际,但不覆盖衬底侧壁,衬底边缘边际为芯片工艺的隔离槽,在切割工艺之前将相邻芯片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95.0%至99%或者99%至99.5%或者99.5%以上的衬底表面被外延发光层覆盖,尽可能避免衬底表面裸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倒装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不大于250微米*250微米,适合用于解决由于Mini LED芯片的衬底边缘露出,而导致的金属碎屑、脏污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4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