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1805.3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8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林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恒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38;F16H55/17;F16H5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陆薇薇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设置的内差速齿轮,两个所述内差速齿轮之间转动连接多个与内差速齿轮啮合的差速行星齿轮,其中一个远离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内差速齿轮的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的远离差速器外壳的一端侧壁同轴固定连接差速器定位套,所述差速器定位套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与差速齿轮啮合的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短输出轴,所述短输出轴的外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插销螺丝穿过第一前后桥接杯并将差速器进行锁止于差速器定位套上,可以使得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转速相同,使得汽车在攀爬、越野时更加平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模型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
现有的差速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由传动轴输出至差速器内时,再由差速器传动至输出轴,差速器能够使得汽车在转弯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而当汽车直行时,三者的转速相等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由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的各自转速确定,在攀爬和越野过程中并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差速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设置的内差速齿轮,两个所述内差速齿轮之间转动连接多个与内差速齿轮啮合的差速行星齿轮,其中一个远离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内差速齿轮的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的远离差速器外壳的一端侧壁同轴固定连接差速器定位套,所述差速器定位套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与差速齿轮啮合的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侧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短输出轴,所述短输出轴的外壁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轴承。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外壳与差速器定位套相互远离的两侧壁均安装有第二滚珠轴承、第三滚珠轴承,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远离第三滚珠轴承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前后桥接杯,另一个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远离第三滚珠轴承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第二前后桥接杯。
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第二滚珠轴承与第三滚珠轴承之间嵌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滚珠轴承与第一前后桥接杯、第二滚珠轴承与第二前后桥接杯之间均嵌设有刹车片与第二卡环。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定位套与差速齿轮之间内安装有第四滚珠轴承,所述短输出轴与半轴齿轮的侧壁均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插设有光轴。
优选地,所述差速行星齿轮的个数为6个,且每三个相邻的差速行星齿轮形成齿轮组,每个所述齿轮组内的三个差速行星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差速齿轮的齿数为27个、模数为1,所述半轴齿轮的齿数为13个、模数为 1,所述内差速齿轮的齿数为15个、模数为0.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模型车直行时,插销螺丝穿过第一前后桥接杯并将差速器进行锁止于差速器定位套上,可以使得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转速相同,使得模型车在攀爬、越野时更加平稳;
2、当模型车转弯时,第一前后桥接杯或第二前后桥接杯的某一侧将遇到行驶阻力,而另一侧动力能够持续输出,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可以平稳的进行转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差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差速器结构的第一前后桥接杯一侧的零件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恒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恒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1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