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5276.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8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舒;蓝余永;郑荣亮;李良;文敏;焦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东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0 | 分类号: | F16H61/30;F16H61/6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级 变速器 补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包括动补偿缸、静补偿缸、密封环,所述动补偿缸的一端与带轮固定相连,所述动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补偿缸的一端紧密衔接,所述动补偿缸与所述静补偿缸的衔接处设置所述密封环,所述静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静补偿缸与所述动补偿缸的衔接处可相互紧贴运动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偿缸尺寸大导致相关零件长度长,整箱尺寸更大,同时补偿效率有限的技术问题,实现达到平衡油压的作用还能缩短零件尺寸,节约材料,减轻零件重量,缩小整箱尺寸,提升补偿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级变速器的补偿缸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从动油缸的动压平衡问题,如附图1。
该结构需要将补偿缸外侧使用卡簧固定在从动带轮上,跟随带轮移动来达到活塞两端油压平衡目的。该结构的补偿缸为一体设计,并通过补偿缸挡圈将其安装在带轮上,而活塞这是通过树脂密封环实现活塞与带轮的密封,由于壁厚较薄冲压成型较为困难,同时由于补偿缸为一体设计,高度尺寸大,相关联零件活塞以及从动带轮轴长度相应较长,整箱尺寸也较大。
目前结构设计补偿效率为80%~9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包括动补偿缸、静补偿缸、密封环,所述动补偿缸的一端与带轮固定相连,所述动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补偿缸的一端紧密衔接,所述动补偿缸与所述静补偿缸的衔接处设置所述密封环,所述静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静补偿缸与所述动补偿缸的衔接处可相互紧贴运动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偿缸尺寸大导致相关零件长度长,整箱尺寸更大,同时补偿效率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包括动补偿缸、静补偿缸、密封环,所述动补偿缸的一端与带轮固定相连,所述动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静补偿缸的一端紧密衔接,所述动补偿缸与所述静补偿缸的衔接处设置所述密封环,所述静补偿缸的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静补偿缸与所述动补偿缸的衔接处可相互紧贴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补偿缸为弧形,所述动补偿缸的一端通过卡簧固定在带轮内壁上,所述动补偿缸的另一端的截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所述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静补偿缸为L形,所述静补偿缸一端通过卡簧固定在所述活塞内,所述静补偿缸的另一端向所述活塞弯曲,所述静补偿缸的另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动补偿缸的另一端的截面衔接。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优化设计,将补偿缸分成两部分,不仅达到平衡油压的作用还能缩短零件尺寸,节约材料,减轻零件重量,缩小整箱尺寸,提升补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级变速器补偿缸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符号简单说明如下:
1-动补偿缸,2-静补偿缸,3-密封环,4-活塞,5-带轮,6-从动带轮轴,7-补偿缸,8-补偿缸挡圈,9-树脂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东分公司,未经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东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5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