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用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6086.0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程静;马小盼;代兴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P7/16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与水泵和发动机缸体连接的第一节温器以及用于控制来自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液的流向的第二节温器,第一节温器的初开温度小于第二节温器的初开温度。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缸盖和缸体分层冷却的方式。在缸体和缸盖分别设置节温器,通过节温器开启温度的不同,达到冷却液分层冷却缸盖、缸体的目的,从而满足使缸盖温度低于缸体温度的冷却要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发动机过热或过冷,并且在发动机冷起动后使发动机快速升温,尽量缩短暖机时间。
理想的发动机工作状态是气缸盖温度较低而气缸体温度相对较高。气缸盖温度较低可提高充气效率,增大进气量。温度低且进气量大可促进完全燃烧,降低CO、HC和NOx的形成,也提高输出功率。较高气缸体温度会减小摩擦损失,直接改善燃油效率,间接地降低缸内峰值压力和温度。
目前活塞发动机水冷冷却系统多是冷却液从缸体水套入水口进水,经缸体水套流入缸盖水套,然后从缸盖出水口流出。这种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初始起动时,冷却液先流进缸体水套。最先冷却的是缸体水套,然后冷却缸盖水套,冷却液在冷却缸体时由于冷却液的温度低,与缸体水套间的温差大,缸体冷却充分,会使缸体温度温升慢,温度低,从而会对燃烧及摩擦功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降低油耗,减少排放。而经过缸体水套后的冷却液会温度升高,继续流进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但由于冷却液温度已经升高,使缸盖的冷却效果不理想。而缸盖温度很高,相对缸体更需要充分冷却。而且缸盖的冷却效果还会影响进气量,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针对缸体进水缸盖出水存在的弊端,现有很多发动机采用了缸体排气侧进水,经缸盖排气侧流入缸盖进气侧,最后从缸体进气侧流出的方案,这种方案基本实现了缸体和缸盖的冷却均匀,减小了流通阻力,但流经缸盖的冷却液还是经缸体部分加热后流入了缸盖,未能实现缸盖经冷却液直接冷却以使缸盖温度低于缸体温度的理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目的是满足使缸盖温度低于缸体温度的冷却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与水泵和发动机缸体连接的第一节温器以及用于控制来自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液的流向的第二节温器,第一节温器的初开温度小于第二节温器的初开温度。
所述第一节温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所述第二节温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排气侧。
所述第一节温器的初开温度为70℃,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初开温度为90℃。
所述第二节温器具有大循环出水口和小循环出水口,大循环出水口与散热器连接,小循环出水口与空调系统连接,空调系统的出水口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缸体的入水口连接。
所述第二节温器开启后,来自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液经第二节温器的大循环出水口流入散热器中。
来自发动机缸盖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二节温器的小循环出水口依次流入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和机油冷却器中,最后冷却液流回至发动机缸盖的水套中。
所述发动机缸体内部设置主水套和副水套,副水套与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水套连通,主水套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包括上述的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缸盖和缸体分层冷却的方式。在缸体和缸盖分别设置节温器,通过节温器开启温度的不同,达到冷却液分层冷却缸盖、缸体的目的,从而满足使缸盖温度低于缸体温度的冷却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6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厨房的食料供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