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0532.X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汪琼;曾颀尧;冷鑫钰;纪秉夆;邢琨;陈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20 | 分类号: | H01L33/2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明霖;李双皓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氮化硅层 氮化铟层 网状结构 晶格 本实用新型 层叠方向 层叠设置 发光效果 生长 传导 三维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由于氮化硅层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能发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和显示屏等照明发光领域。
传统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的核心一般为PN结。在电场作用下,构成PN结的P型层中的空穴和构成PN结的N型层中的电子复合形成可见光。
申请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
衬底;
第一U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衬底;
第一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
N型层,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所述N型层包括层叠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氮化硅层;
多量子阱结构层,覆盖所述N型层;
P型半导体层,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
上述发光二极管,由于氮化硅层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N型层的形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多量子阱结构层的形成流程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发光二极管;
100、衬底;
102、第一表面;
104、第二表面;
200、第一U型氮化镓层;
300、第一N型氮化镓层;
400、N型层;
412、铝氮化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0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装置
- 下一篇:可提高发光效果的LED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