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0411.7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1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叶楠;陈超;薛宜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1C21/00;G01C2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控分系统 定位模块 控制系统 通信导航 远程操作 控制板 数传电台通信模块 电机驱动模块 雷达探测模块 水声通信网络 本实用新型 北斗通信 导航定位 航行技术 环境测量 声纳探测 数传电台 水声通信 水文气象 通信链路 通信模块 远程遥控 北斗 避碰 测控 水面 智能 申请 网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包括艇载通导分系统、艇载测控分系统和远程操作平台;艇载通导分系统包括艇载通导控制板、北斗通信模块、数传电台通信模块、4G网络通信模块、水声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惯导定位模块;艇载通导分系统将通过北斗、数传电台网络、4G网络和水声通信网络四种不同通信链路与远程操作平台相连接;艇载通导分系统还通过GPS定位模块和惯导定位模块进行自身的导航定位;艇载测控分系统包括艇载测控控制板、雷达探测模块、声纳探测模块、水文气象环境测量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本申请能实现无人水面水下艇的远程遥控、自主航行、自主避碰等功能,为无人智能航行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艇智能航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艇作为一种无人化水上平台,军事上可以扩大现有作战能力,具有查打功能、可根据任务进行配置的智能无人艇,能够以较低成本迅速弥补我军在非对称作战体系中的不足,对提高我军海上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民用方面,无人艇在海洋、大型湖泊等复杂危险海况下的巡逻、监测、灾害预警与救灾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无人智能航行技术的发展,可在水面水下不同环境下航行的智能无人艇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其通信链路的畅通、导航定位的精准、控制命令的正确都关系到水面水下航行无人艇的航行安全,是航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无人艇的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检验无人艇智能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无人艇的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存在着如下不足:
1、传统的无人艇多为单独的水面艇或水下艇,其通信和导航手段往往比较单一、冗余度不高、通用性不强,往往由于环境和距离因素制约造成通信和导航功能失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传统无人艇的控制装置仅简单的直接执行远程遥控发来的指令信息,没有融合当前的位置和环境目标因素。如果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误判而发布错误指令,无人艇执行后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如礁石、浅滩,操纵人员没有良好的视野造成误判等。
因而,如何更进一步的提高智能无人艇的通信导航和控制水平,研发更智能化的通信导航和控制系统是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该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能实现无人水面水下艇的远程遥控、自主航行、自主避碰等功能,为无人智能航行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无人艇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包括艇载通导分系统、艇载测控分系统和远程操作平台。
艇载通导分系统包括艇载通导控制板和均与艇载通导控制板相连接的北斗通信模块、数传电台通信模块、4G网络通信模块、水声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惯导定位模块。
艇载通导分系统将通过北斗通信模块、数传电台通信模块、4G网络通信模块和水声通信模块,实现北斗、数传电台网络、4G网络和水声通信网络四种不同通信链路与远程操作平台相连接;艇载通导分系统还通过GPS定位模块和惯导定位模块进行自身的导航定位。
艇载测控分系统包括艇载测控控制板和均与艇载测控控制板相连接的雷达探测模块、声纳探测模块、水文气象环境测量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
艇载测控控制板和艇载通导控制板相连接;雷达探测模块、声纳探测模块和水文气象环境测量模块用于无人艇周边目标和环境信息的采集。
艇载测控控制板将汇聚并处理艇载通导控制板传来的通信与导航信息以及雷达探测模块、声纳探测模块和水文气象环境测量模块所采集的周边目标和环境信息,一方面将处理后的控制指令发送到电机驱动模块,完成对无人艇的运动控制,另一方面将控制指令信息反馈至艇载通导控制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0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