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5358.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0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曹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尧县固城汽车联营附件厂 |
主分类号: | F16D65/827 | 分类号: | F16D65/827;F16D65/10;F16D6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53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鼓 刹车蹄 刹车制动 制动套环 散热孔 散热效果 散热型 密封 制动 本实用新型 制动鼓内壁 自动开合式 摩擦作用 散热装置 刹车踏板 温度过热 自动打开 自动复位 制动套 排出 松开 失灵 转动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包括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的设计,鼓刹制动时刹车蹄向外部扩张并与制动鼓内壁和内制动套环相接触,在刹车蹄和制动鼓的摩擦作用下实现刹车制动,刹车蹄和内制动套环作用时,制动鼓和内制动套环发生相对转动,散热孔自动打开,刹车制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孔排出,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刹车蹄密封在制动鼓内部,鼓刹散热效果较差,频发刹车制动造成制动鼓温度过热,甚至出现制动鼓变红制动失灵的现象危险性极高的问题;松开刹车踏板时内制动套环自动复位,散热孔关闭,实现制动鼓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
背景技术
最常见的两种刹车系统为盘刹和鼓刹,盘刹是通过制动钳和制动盘夹紧作用实现制动效果,散热效果好,制动效果相对于鼓刹较差;鼓刹通过刹车蹄扩张和制动鼓内壁作用制动,制动效果好,因刹车蹄密封在制动鼓内部,鼓刹散热效果较差,频发刹车制动造成制动鼓温度过热,甚至出现制动鼓变红制动失灵的现象危险性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采用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的设计,鼓刹制动时刹车蹄向外部扩张并与制动鼓内壁和内制动套环相接触,在刹车蹄和制动鼓的摩擦作用下实现刹车制动,刹车蹄和内制动套环作用时,制动鼓和内制动套环发生相对转动,散热孔自动打开,刹车制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孔排出,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刹车蹄密封在制动鼓内部,鼓刹散热效果较差,频发刹车制动造成制动鼓温度过热,甚至出现制动鼓变红制动失灵的现象危险性极高的问题;松开刹车踏板时内制动套环自动复位,散热孔关闭,实现制动鼓密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动鼓、刹车蹄、封环和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刹车蹄设置在制动鼓内部;制动鼓中部设置有隔台;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安装在隔台中部;隔台中部左侧在制动鼓外周设置有环槽;封环固定密封在环槽左侧;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包括外封套环、内制动套环、复位弹簧和连接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隔台中部在制动鼓内周设置有凹槽;内制动套环安装在凹槽内部;外封套环安装在环槽内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隔台外周均匀贯通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外封套环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内制动套环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对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散热孔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封套环和内制动套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固定焊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右侧位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板右侧中部和散热孔内部右侧位置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环形自动开合式散热装置的设计,鼓刹制动时刹车蹄向外部扩张并与制动鼓内壁和内制动套环相接触,在刹车蹄和制动鼓的摩擦作用下实现刹车制动,刹车蹄和内制动套环作用时,制动鼓和内制动套环发生相对转动,散热孔自动打开,刹车制动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孔排出,散热效果较好,解决了刹车蹄密封在制动鼓内部,鼓刹散热效果较差,频发刹车制动造成制动鼓温度过热,甚至出现制动鼓变红制动失灵的现象危险性极高的问题;2、松开刹车踏板时内制动套环自动复位,散热孔关闭,实现制动鼓密封;3、无需外加动力即可实现刹车强制内部散热,非制动状态制动鼓密封;4、整个装置的设计不仅制动效果好而且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的非制动状态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的制动状态下散热孔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的制动鼓结构图。
图4为一种高强度散热型制动鼓的制动鼓隔台部位结构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尧县固城汽车联营附件厂,未经隆尧县固城汽车联营附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5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