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2643.4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3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卢金刚;邹蕾;肖亮;翁国康;符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武汉大学科技园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杂光装置 第一壳体 激光雷达 窗口镜 扫描镜 出射光 目标物 杂散光 反射 照射 测距 本实用新型 激光照射 近距离 漫射光 减小 体内 淹没 返回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减小了杂散光对目标物在激光照射后反射回的漫射光的影响,使得近距离目标返回的光信号不被系统内部杂散光淹没,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测距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的出射光能量高,尤其是脉冲型激光雷达(其单脉冲峰值功率达到百瓦甚至千瓦)。在实际工程中,光学窗口的透过率达不到100%的透过率,因而会出现残余反射及部分漫反射。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窗口倾斜、设置视场光阑等方式降低窗口镜面残余反射的光能量,但是对于窗口镜本身的残余漫反射未进行消除,影响了激光雷达近距离的测量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及消杂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包括:第一壳体;
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窗口;
设置在所述窗口上的窗口镜;
设置在所述窗口镜与所述扫描镜之间的消杂光装置,所述消杂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经所述扫描镜反射后通过所述消杂光装置照射到所述窗口镜上,所述出射光再通过所述窗口镜照射到目标物上。
可选地,所述消杂光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的消杂光机构;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安装底座。
可选地,所述消杂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安装底座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体为圆柱形柱体;或者,所述主体为圆角矩形柱体。
可选地,所述消杂光机构为螺旋状或者环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消光螺纹或除杂光涂层。
可选地,所述激光雷达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中空电机,所述激光雷达的出射光通过所述中空电机的第二通孔照射到所述扫描镜上。
可选地,所述窗口镜的镜面镀有增透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杂光装置,包括:
主基座;设置在所述主基座上的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壁的消杂光结构;与所述主基座连接的安装基座;设置在所述主基座和所述安装基座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主基座与所述安装基座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第四连接部,用于与待消杂光的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2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