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8107.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杨富双;刘诗道;王康林;杨海华;单培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26 | 分类号: | F16H3/26;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变速箱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且输出的动力挡位增多,满足车用需求。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耦合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动力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速箱结构的输出端均为1至N挡的挡位输出,然后根据动力性能,再进行动力控制,且其一般为单个输入端、单个输出端的结构,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逐渐产生了双变速箱的布置形式,然后再将双动力耦合后输出的结构,或者在单个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复杂的耦合机构将动力耦合后再接入单变速箱内,其结构复杂,且动力源和变速箱的连接复杂,无法保证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伴随着动力输出需求的增多,现有的仅有1至N挡的挡位输出的变速箱不能满足车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且输出的动力挡位增多,满足车用需求。
一种带有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耦合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远离所述输出A挡齿的一侧布置有输出B挡齿,所述输出B挡齿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对应位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对应套装有若干组挡位输出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均包括有两个挡位输出齿轮以及对应的同步器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通过同步器结构选择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输出对应挡位的动力,所述字母A、B为1至N的不同自然数;
其还包括有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还套装有第一空心中间轴,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对应于所述输出A挡齿的位置套设有第一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的轴向对应于所述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固套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处于第一空心中间轴的其余轴向区域对应于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套设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输出轴的靠近末端的位置固套有输出H挡齿,所述输出轴的末端同轴布置有副箱输出轴,所述副箱输出轴上靠近所述输入H挡齿的位置顺次布置有H/L挡同步器、输出L挡齿,所述输出L挡齿通过啮合套套装于所述副箱输出轴,所述副箱输出轴的一侧还布置有平行的副箱中间轴,所述副箱中间轴的对应于所述输出H挡齿、输出L挡齿的位置分别套装有对应的中H齿、中L齿。
其进一步特在于:每个挡位输出齿轮均独立布置于输出轴上,输出倒挡齿啮合有中间转向齿轮,对应的中倒齿啮合中间转向齿轮后啮合连接输出倒挡齿;
输出倒挡齿和输出一挡齿集成于同一个输出一倒挡齿时,在输出一倒挡齿的对应的第一空心中间轴或第二中间轴的外侧还设置有倒挡轴,倒挡轴上设置有倒挡齿、惰轮齿,倒挡齿、惰轮齿间布置有倒挡同步器,所述倒挡齿固套于所述倒挡轴、并啮合连接挡位数字较低的挡位传动齿轮,所述惰轮齿通过连接套套装于所述倒挡轴、并啮合连接中一齿,中一齿啮合连接输出一倒挡齿;
套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所有挡位输出齿轮均通过连接套套装于所述输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8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化工车间的阀门控制系统
- 下一篇: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