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及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3681.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1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锋;殷玉喆;何力;温礼瑞;曾志学;孙德;许苏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挚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423;H01L29/10;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阳佑虹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掩埋 晶体管 结构 器件 | ||
一种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及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源极、栅极以及漏极,所述支撑衬底上方依次生长有所述沟道层、隔离层与势垒层;栅极设置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支撑衬底与沟道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支撑衬底为与绝缘层生长工艺兼容的衬底;晶体管包括背栅控制极与隔离层;背栅控制极与所述沟道层通过隔离层隔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有效的阻断了衬底的泄漏,改善/控制栅极、源极以及支撑衬底之间的漏电流,降低了噪声系数;避免了晶格失配材料生长造成晶体皲裂变形、及可靠性下降;而且可以通过背栅控制极控制阈值电压的高低,并进一步减小漏电流的,从而开发出各种新型功能性的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管领域,尤其是一种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及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包括GaAs、GaN、InP等类型。其中的GaAs pHEMT衬底结构,未掺杂InGaAs层与AlGaAs层在界面处形成异质结,产生二维电子气。栅极控制势垒高度,当栅极达到一定偏压时,二维电子气隧道穿越势垒,在源极和漏极间形成电流。为了防止电流泄露到GaAs衬底中,加入了未掺杂GaAs/AlGaAs超晶格缓冲层。但是现有的GaAspHEMT晶体管存在着一下几个缺点:漏电流大,包括栅极与源极之间的漏电流,二维电子气通过未掺杂GaAs/AlGaAs超晶格缓冲层向GaAs衬底泄露的电流;因漏电流的存在显著降低了GaAs pHEMT晶体管的效率;因漏电流的存在,导致了GaAs pHEMT器件的堆叠性不好。
GaN pHEMT衬底结构与GaAs pHEMT衬底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有SiC、GaN和Si三种衬底材料。主要采用的是SiC和Si两种主流衬底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碳化硅(SiC)衬底上的GaN(GaN-on-SiC),以及Si(硅)衬底上的GaN(GaN-on-Si),SiC衬底主要优势在于散热特性,碳化硅(SiC)衬底上的GaN(GaN-on-SiC)主要适合于高频、高压、高温应用场合,其主要缺点:制作衬底的尺寸受限制、成本比较高以及难于与CMOS等Si基技术集成。
Si(硅)衬底上的GaN(GaN-on-Si)是目前比较有希望放量民用的一种器件。其特点在于,用晶圆可达12英寸的Si替代了昂贵的SiC,易于与现有的Si硅基CMOS技术集成,使成本显著降低,有希望在主流民用及消费类电子市场得到应用。但是Si(硅)衬底上的GaN(GaN-on-Si)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高频特性不好、可靠性不好、漏电流大以及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及器件,采用在半导体衬底上增加绝缘层、缓冲层,在晶体管上增加背栅控制极,使得晶体管结构成本低、高频特性好,使用效率高以及漏电流显著降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源极、栅极以及漏极,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支撑衬底、沟道层、隔离层以及势垒层,所述沟道层、隔离层以及势垒层均为半导体薄膜层,所述支撑衬底上方依次生长有所述沟道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势垒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设置在势垒层两侧,与势垒层接触;所述栅极设置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与势垒层接触;所述支撑衬底与所述沟道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绝缘薄膜;所述支撑衬底与绝缘层生长工艺兼容的衬底;所述晶体管包括背栅控制极与隔离层;所述背栅控制极与所述绝缘层通过所述隔离层隔离。
传统的晶体管结构,为了防止电流泄漏到半导体薄膜材料的衬底中,增加了未掺杂的缓冲层,但是其漏电流大、效率低以及堆叠的性能特性不好等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绝缘层掩埋型晶体管结构,在沟道层与支撑衬底之间增加一层绝缘层,能够实现高击穿电压以及低漏电流,还能提供背部偏压控制,使得芯片的整体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沟道层之间设有缓冲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挚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挚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