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锁定控制装置及基于车门锁定控制装置的上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9004.3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嵩;山根克靖;茂吕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5/01 | 分类号: | B60R25/01;B60R25/20;B60R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锁定 控制 装置 基于 上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早且良好地将车门上锁的车门锁定控制装置及基于车门锁定控制装置的上锁方法。车门锁定控制装置根据配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的车门锁定开关的操作、或者从能够与车辆分离的便携钥匙接收到的车门的锁定指示,将该车辆的全部的车门设为锁定状态而上锁,并且使车辆的安全功能工作,其中,具备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其识别便携钥匙的位置,并且对于车辆的各个车门来判定是开状态还是闭状态,以全部的车门为锁定状态、接收来自处于车辆的外部的便携钥匙的信号、及一个以上的车门为开状态的情况为条件,使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起动,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在一个以上的车门从开状态成为了闭状态的情况下,使安全功能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锁定控制装置及基于车门锁定控制装置的上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车辆的使用者(用户)不使用钥匙而能够将车门上锁(锁定)的无钥进入装置的车辆不断普及。无钥进入装置在车辆的全部车门成为闭状态时,根据车辆的用户特别是车辆的驾驶者(驾驶员)的操作而将全部的车门上锁(锁定)。因此,车辆的驾驶员在同乘的其他的用户即所谓同乘者下车而关闭了车门之后,需要操作无钥进入装置而将车门上锁。
与此相关,公开了一种关于无钥进入装置的技术,即使在车辆的全部车门未成为闭状态时车辆的驾驶员也能够进行将车门上锁(锁定)的操作(参照专利文献1)。该无钥进入装置具备预约上锁模式判定机构,该预约上锁模式判定机构在驾驶位的车门为开状态时如果驾驶者(上锁操作者)进行将车门上锁(锁定)的操作,则通过表示驾驶位的车门为开状态的情况的信号而判断为预约上锁模式。并且,该无钥进入装置在预约上锁模式中,在经过设定于计时器的规定时间之后将车门上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51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钥进入装置在预约上锁模式的动作中,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再次判定有无车门的上锁或开锁的操作,在虽然经过规定时间但是全部的车门也未成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再延长规定时间来判定全部的车门是否成为闭状态。并且,在延长的规定时间的期间判定为全部的车门成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将车门上锁。这样,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钥进入装置中,如果未经过最初的规定时间或延长后的规定时间则无法将车门上锁,实际上到将全部的车门上锁为止需要较多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预约上锁模式的动作中通过驾驶者(上锁操作者)进行将车门上锁(锁定)的操作,不用等待规定时间的经过而能够立即将车门上锁的内容。然而,预约上锁模式中的上锁(锁定)的操作是第二次的操作,对于驾驶者(上锁操作者)来说是烦杂的操作。而且,在预约上锁模式中设定的计时器功能的实现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课题识别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早且良好地将车门上锁的车门锁定控制装置及基于车门锁定控制装置的上锁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的车门锁定控制装置根据配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的车门锁定开关的操作、或者根据从能够与所述车辆分离并与该车辆进行通信的便携钥匙接收到的车门的锁定指示,将该车辆的全部的车门设为锁定状态而上锁,并且使所述车辆的安全功能工作,其中,所述车门锁定控制装置具备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该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识别所述便携钥匙的位置,并且对于所述车辆的各个车门来判定是开状态还是闭状态,以全部的车门为锁定状态、接收来自处于所述车辆的外部的所述便携钥匙的信号、及一个以上的车门为开状态的情况为条件,使所述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起动,所述预约上锁模式判定部在所述一个以上的车门从开状态成为了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安全功能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9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