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4022.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力维;郑韵钒;林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力维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杜梦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二维 图形 三维 编码 nfc 追溯 防伪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服务系统以及数据库,所述服务系统包括NFC及防伪编码子系统、监管子系统和防伪追溯子系统,所述NFC及防伪编码子系统在生产产品后根据产品制作NFC卡防伪标签。该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通过NFC及防伪编码子系统,使得消费者用户能够根据NFC的UID信息生成的个性防伪编码得知产品的详细信息(产品的原材料、产品、仓储、物流、商户和用户信息),进行防伪识别,同时监管子系统,对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检测,得到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的情况,实现全方位精确化智能化的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具体为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Blockchain)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区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也称为价值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包括以块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等,其能够实现数据一致性存储、反篡改、去中心的技术体系,二维码是印在平面上的,是二维空间的编码,使用一定长度和一定宽度的条和空表示数据,四个条和四个空表示1个字节,现今技术利用最为广泛,而三维码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主要特征在于利用色彩或灰度(或称黑密度)表示不同的数据并进行编码。
而现有的防伪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纯标签型:包括印花,水印,激光防伪标识,金属线,气泡防伪标识,NFC(IC)智能卡,或者是DNA防伪标识等物理标识;线上技术:相应的认证信息存储在互联网的服务器上;普通数据库存储;区块链存储现有的防伪技术主要存在如下缺陷:1)一旦被物理复制则防伪标识立刻失效,2)无追溯性,现有防伪标识没有附加信息或者附加信息太少应用范围狭窄。为此本发明提出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具备安全性高,能够追溯产品从生产原料到最终销售成功的详细信息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安全性高,能够追溯产品从生产原料到最终销售成功的详细信息等优点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区块链的二维或图形三维编码与NFC追溯防伪方法及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服务系统以及数据库,所述服务系统包括NFC及防伪编码子系统、监管子系统和防伪追溯子系统,所述NFC及防伪编码子系统在生产产品后根据产品制作NFC卡防伪标签,NFC卡防伪标签中设置有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所述公有区块链中写入UID信息,所述私有区块链内为产品的详细信息,根据所述NFC卡防伪标签的UID信息生成相对应的防伪编码,并将所述防伪编码设为私有区块链的密码。
所述防伪追溯子系统在产品流通以及营销过程对产品的流通以及营销的详细信息进行采集并写入私有区块链中。
用户使用带有摄像头的智能终端扫描NFC卡识别产品的UID信息以及防伪编码识别区块链节点上NFC卡防伪标签及UID信息,另外用户能够根据UID信息生成的防伪编码解锁私有区块链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辨别产品的真伪。
优选的,所述监管子系统进行信息录入和用户信息采集,且采集到数据进行整理并汇入数据库中,所述该数据库对用户信息、产品信息、产品分类、评价信息进行整理,所述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ID、终端软件用户名、登录IP、登陆时间以及登陆次数,所述产品信息详细包括产品ID、防伪编码ID、商品名称、所述类别、出厂时间、录入者1、物流流传过程、录入者2、销售地、录入者3以及浏览频次,所述产品分类包括ID、名称、类别以及层次,所述评价信息包括ID、防伪编码ID、防伪编码扫描位置、扫描时间、兴趣、评价内容以及举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力维,未经郑力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4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