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8400.0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丹;衣本钢;田洪生;梁大荣;刘腾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4;B62D25/16;B62D25/20;B60N2/015 |
代理公司: | 深圳青年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350 | 代理人: | 吴桂华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后舱 框架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侧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开口相向的C柱加强组件,两个C柱加强组件的上端之间连接有顶盖后横梁下板,两个C柱加强组件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后地板上横梁,且后地板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上述的车身后舱框架总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其增强车身后舱的结构强度、刚度、模态等性能,提高碰撞受力和路障振动时的传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由外覆盖件、梁、支柱和结构加强件构成,是承受路面底盘碰撞等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基本系统。车身结构设计对车身的安全,耐久强度、弯曲和扭转刚度、白车身模态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车身结构设计不但影响车身的性能,也影响车身的重量和成本。现有的车身后舱框架由下车身后部框架和上车身后部框架两部分组成,其中,下车身后部框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在结构性能上难以达到现代汽车的设计要求;上车身后部框架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开模费用高,同时该结构虽然整体框架结构刚度模态好,但是车辆碰撞时上车身后部传力路径较差,容易出现受力集中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其增强身后舱的结构强度、刚度、模态等性能,提高碰撞受力和路障振动时的传力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侧纵梁,还包括两个开口相向的C柱加强组件,两个所述C柱加强组件的上端之间连接有顶盖后横梁下板,两个所述C柱加强组件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后地板上横梁,且所述后地板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纵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舱框架总成还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减震器安装座板,所述减震器安装座板的一端与所述侧纵梁连接,所述减震器安装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C柱加强组件连接,所述减震器安装座板、所述侧纵梁和所述C柱加强组件连接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上横梁位于车辆后轮胎中心的前方,且所述C柱加强组件朝向所述侧纵梁的后端倾斜。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舱框架总成还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D柱加强组件,所述D柱加强组件的上端与所述C柱加强组件连接,两所述D柱加强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后围横梁,且所述后围横梁连接于所述侧纵梁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C柱加强组件包括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轮罩连接板上段和连接加强件,所述D柱加强组件包括D柱内板上段和D柱内板下段,所述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的下部连接于所述后地板上横梁的端部,所述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的下部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前加强板的上部,所述轮罩连接板上段的下部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后加强板的上部,所述轮罩连接板上段的上部连接于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中部,所述顶盖后横梁下板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连接加强件,且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下部连接于所述D柱内板上段的上部,所述D柱内板上段的下部连接于所述D柱内板下段的上部,所述D柱内板下段的下部连接于所述后围横梁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舱框架总成还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后副车架前安装座,所述后副车架前安装座连接于所述侧纵梁上,且两所述后副车架前安装座之间连接有后地板下中横梁。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下中横梁位于所述后地板上横梁位于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下中横梁上设有后排座椅防脱结构或/和儿童座椅安装结构。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上横梁连接有后排座椅安装支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上述的车身后舱框架总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通过对车身后舱框架总成进行优化设计,具有如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8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筋笼起吊机构及筋笼输送线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