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自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3113.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2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江;张良;刘崇歆;魏文松;艾鑫;胡宏海;刘倩楠;刘伟;邢利婷;胡小佳;樊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18 | 分类号: | C09K5/18;F24V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盛大文 |
地址: | 10019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低温 环境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自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自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自热组合物包括:自热剂和启动剂;所述自热剂与启动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其中,所述自热剂包括如下组分:铝粉、氧化钙、高锰酸钾和人造沸石;所述启动剂包括如下组分:丙三醇、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无水乙酸钠、硫酸钠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发明所得自热组合物在极端低温条件‑30℃下自发加热,且具有启动快、放热量足,保质期长,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自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自热食品是针对在受雨雪、低温等不利气候影响而不便使用明火或禁止使用明火的情况下,满足人们食用热食需求而设计的产品。所谓“自热”,其实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将预制食品进行加热,其变化过程是持续且比较猛烈的。
然而,目前市面自热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加热包启动时间长、放热量不足,保质期较短、品质不稳定,尤其是在极端低温环境中无水或水结冰的情况下更是无法使用,严重制约了自热食品的适用范围,难以满足一些特殊环境地区消费者对美味、方便自热食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热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自热组合物可在极端低温条件(-30℃)下自发加热,且具有启动快、放热量足,保质期长,安全性高等优点。
所述自热组合物包括:自热剂和启动剂;所述自热剂与启动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2.5mL;其中,
所述自热剂包括如下组分:铝粉、氧化钙、高锰酸钾和人造沸石;
所述启动剂包括如下组分:丙三醇、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无水乙酸钠、硫酸钠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通过对目前市面常见的自热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筛选出上述组分进行组合搭配;在其特定的组合方式下,所得自热组合物在极端低温条件(-30℃)下自发加热,且具有启动快、放热量足,保质期长,安全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自热组合物的自热工作原理如下:低温条件下,自热物质中活化分子减少,反应不易启动。通过添加启动剂,并控制启动剂的合理用量,达到有效启动自热剂反应,同时不会热反应过度,以保障安全性。当自热剂发生反应后,随着温度的逐渐提高,反应速度增快,产生大量热量,达到加热食品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热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铝粉35-45份、氧化钙20-30份、高锰酸钾20-40份、人造沸石5-15份;所述启动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丙三醇40-60份、去离子水40-50份、氢氧化钠5-10份、无水乙酸钠3-5份、硫酸钠3-5份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份。
研究发现,虽然市面上常见的自热材料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但自热效果却差异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自热材料的使用比例不合适,或因反应快慢等因素相互制约,从而导致各放热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放热量少,启动慢等情况;而本发明通过对上述组分的搭配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从组分搭配角度提出改进,而且还对各组分用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所得自热组合物取得显著的加热效果,如放热量更多,启动时间更短,使用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等。
为了获得更好的自热效果,本发明还提出在上述组合物中进一步添加特定组分。
所述自热剂还包括:氧化铁、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钙。进一步地,所述自热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铝粉35-45份、氧化钙20-30份、高锰酸钾20-40份、人造沸石5-15份、氧化铁0-5份、碳酸钠0-10份、氯化钠0-5份和氯化钙0-5份。
所述启动剂还包括: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3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