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8667.1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0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徽;邵颖;秦杰;张爱文;朱文静;岳明宇;郭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C9/12 | 分类号: | A23C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乳酸菌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桑黄子实体粉碎,制备培养基;(2)将纤维素降解菌接种至步骤(1)中的培养基中,发酵;(3)将步骤(2)中的发酵液进行低温超高压,结束后,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备用;(4)向上清液中加入乳粉,搅拌均匀,然后接种乳酸菌,发酵一定时间;(5)调配;(6)将步骤(5)中的混合液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处理后,即为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采用本公开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活性菌含量和活性成分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公开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桑黄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Phellinus),别名桑臣、树鸡、胡孙眼、桑黄菰、桑黄菇、针层孔菌、梅树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桑黄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抗菌、免疫调节、抑制汗腺分泌、抗肿瘤、抗纤维化、消炎、镇痛、抗氧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目前关于报道的桑黄饮料主要包括桑黄醋饮料、桑黄菌丝红茶菌饮料、桑黄保健饮料等,而以桑黄子实体为主要原料的桑黄乳酸饮料产品及其相应的制备方法尚未见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本公开提供一种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公开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活性菌含量和活性成分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的,本公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黄子实体粉碎,过筛,加蔗糖和水,制备培养基;
(2)将纤维素降解菌接种至步骤(1)中的培养基中,发酵一定时间;
(3)将步骤(2)中的发酵液进行低温超高压,结束后,固液分离,去除菌丝体和其他固体杂质,得到上清液备用;
(4)向上清液中加入乳粉,搅拌均匀,然后接种乳酸菌,发酵一定时间;
(5)发酵结束后,向发酵液中加入稳定剂和甜味剂,混合均匀;
(6)将步骤(5)中的混合液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处理后,即为桑黄活性乳酸菌饮料。
步骤(1)中,优选的,所述桑黄的种类包括Phellinus linteus、Phellinus baumii和Phellinus igniarius等。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桑黄的种类为桑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采用干桑黄子实体,水分含量≤1.5w/w%。
步骤(1)中,优选的,过100~120目筛。研磨粒度适中,有利于菌种的利用。
步骤(1)中,优选的,过筛后的桑黄粉、蔗糖和水的加入量为(3~6)kg:(0.5~1)kg:(5~8)L。
基于桑黄子实体高含量粗纤维、成分复杂和质地较硬的特点,使得桑黄子实体中的多糖、黄酮、三萜类等活性成分不易高效提取,基于此,本发明人采用纤维素降解菌,纤维素降解菌利用蔗糖以及子实体中自身含有的氮源,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高效降解桑黄子实体中的粗纤维和细胞壁,使得粗纤维降解成可供多粘类芽孢杆菌利用的葡萄糖等,还可使得细胞壁破碎,释放出胞内多种活性成分,综上作用,纤维素降解菌能够破坏桑黄子实体较硬的结构,使得多种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提高了多种活性成分的溶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品粮大米低温储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富含乳清蛋白的发酵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