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7935.1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9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松;解修蕊;张鸿杰;蔡庆;陈述;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51230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志辉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模型 脉冲神经网络 损失函数 二元组 轮数 脉冲响应函数 人工智能技术 分类准确率 反向传播 更新参数 函数构建 计算训练 时间顺序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初始化 传统的 端到端 构建 算法 突触 收敛 测试 输出 期望 学习 | ||
1.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定义输入脉冲二元组Di和期望输出脉冲二元组Dd;
S2:基于功能性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突触函数构建用于计算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Pt的功能性脉冲模型,初始化功能性脉冲模型参数,并设置训练轮数epochmax;
S3:构建功能性脉冲模型的损失函数,根据损失函数计算训练损失值L;
S4:当训练损失值L不等于0且当前训练轮数小于epochmax时,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对功能性脉冲模型进行训练,更新参数,直至功能性脉冲模型收敛,完成训练;
S5:对训练完成的功能性脉冲模型进行测试,若符合要求,则输出该训练好的功能性脉冲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利用二元组D=(t,I)来表示脉冲信息,其中t是脉冲发射时间,I是脉冲强度,则:
输入脉冲二元组Di为
期望输出脉冲二元组Dd为
其中,M为输入脉冲个数,N为期望输出脉冲个数,Ii表示输入脉冲强度,Id表示输入端期望输出的脉冲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功能性脉冲响应函数定义为:
其中,U表示每个时间点当前神经元脉冲幅度的可训练功能参数,τ是常数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动态突触函数f(W,I)定义为:
f(W,I)=tanh(WI+b)
其中,tanh()为双曲函数,I为信息传输系数,W和b分别为信息传输系数I的权重矩阵和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Pt表示为所有突触前神经元发出脉冲对应的功能性脉冲响应函数与动态突触函数的乘积之和,则功能性脉冲模型定义为:
若电位Pt高于阈值θ,则神经元的输出为二元组(t,Pt),否则保持沉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损失函数定义为:
其中,表示时间t时实际输出的脉冲强度,表示时间t时期望输出的脉冲强度,M表示输入脉冲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对功能性脉冲模型参数进行更新,具体的是对信息传输系数I的权重矩阵W、信息传输系数I的偏置b以及每个时间点当前神经元脉冲幅度的可训练功能参数U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功能性脉冲模型收敛的判断条件为:训练损失L低于损失期望值且维持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端到端功能性脉冲模型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利用测试集对训练完成的功能性脉冲模型进行精度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79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