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轮船碰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9410.5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尧;宋伟华;刘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0 | 分类号: | B63B5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船 碰撞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轮船碰撞装置,属于船舶防护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船体,与水体接触部分表面设有安装内腔,防撞球,呈球状设于安装内腔内,安装内腔具有用于限位防撞球向外位移的夹持板,安装内腔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对安装内腔的防撞球支撑,支撑台内设有缓冲腔室,缓冲腔室与支撑台台面由第一柔性支撑连接,缓冲腔室内设有用于将缓冲腔室分隔成上下两腔室的第二柔性支撑板,第二柔性支撑板通过固定在缓冲腔室内壁的限位块固定,缓冲腔室内设有支撑柱体,支撑柱体与第一柔性支撑板、第二柔性支撑板垂直设置。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在船体发生碰撞时可分散碰撞力,引导碰撞船体改变行驶方向来降低碰撞冲击导致的船体损伤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轮船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船艇的碰撞事故也越来越多。根据海事资料分析,在全世界发生的海难中,有40%以上是由船艇碰撞导致。此类事件往往引起船艇结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损失,严重的更会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对于进行执法、巡逻、狙击、救援等公务,尤其是进行临检、非法船只追捕、截获时最易发生船体碰撞,此类用途的船艇更是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互相碰撞的风险,现实中常选用废弃轮胎作为防撞装置来减轻船体碰撞所受损伤,但是选用此等防护装置,船体发生碰撞后由于废弃轮胎的存在会增加两船体之间的摩擦力,导致两船体之间难以分离进而增大碰撞严重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轮船碰撞装置,在船体发生碰撞时可分散碰撞力,引导碰撞船体改变行驶方向来降低碰撞冲击导致的船体损伤程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轮船碰撞装置,包括:
船体,与水体接触部分表面设有安装内腔,
防撞球,呈球状设于安装内腔内,安装内腔具有用于限位防撞球向外位移的夹持板,
其中,安装内腔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对安装内腔的防撞球支撑,支撑台内设有缓冲腔室,缓冲腔室与支撑台台面由第一柔性支撑连接,缓冲腔室内设有用于将缓冲腔室分隔成上下两腔室的第二柔性支撑板,第二柔性支撑板通过固定在缓冲腔室内壁的限位块固定,缓冲腔室内设有支撑柱体,支撑柱体与第一柔性支撑板、第二柔性支撑板垂直设置。
本发明利用可旋转防撞球代替传统使用的废弃轮胎,在产生碰撞时防撞球可产生旋转实现引导碰撞船体改变行驶方向来降低船体之间的碰撞伤害,解决现有采用废弃轮胎作为防碰撞体船体碰撞时无法分离而加重船体碰撞伤害,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船体上设置半柔性材料的防撞球并将防撞球露出部分表面以便于与碰撞物接触,在发生碰撞时利用球体结构利用碰撞力来使球体产生旋转运动以此引导碰撞物左右上下移动实现改变碰撞物体改碰撞方向,在安装内腔设支撑台来对防撞球起到支撑作用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碰撞能量传递至船体导致船体受损,选用第一柔性支撑板和第二柔性支撑板两支撑板对碰撞力吸能使其形变转化碰撞能量,减少船体其他部位的形变,通过设置支撑柱体的方式来使碰撞力传递至第一柔性支撑板和第二柔性支撑板两支撑板的形变位移距离减少且形变距离一致,以此提高支撑台的对防撞球的支撑以及船体的防撞性能。
具体的,支撑柱体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柔性支撑板中心处,另一端穿过第二柔性支撑板设于缓冲腔室下部空间,缓冲腔室下部空间的支撑柱体端部连接有缓冲体,缓冲体与缓冲腔室内底面接触,缓冲体为月牙状,外凸面与缓冲腔室内底面接触,缓冲体内填充有流动介质。通过将支撑柱体与第一柔性支撑板、第二柔性支撑板的连接实现将碰撞力同时传递至两柔性支撑板同时形变并由于支撑柱体的支撑使两柔性板的形变距离减少,利用支撑柱体底端的缓冲体对碰撞冲击进行吸能,利用其月牙状结构使其吸能形变直至其内部流动介质挤破缓冲体以此来减弱冲击力且对船体力传递形成阻隔。
具体的,防撞球的1/3~2/5表面置于安装内腔外,通过设置防撞球位于安装内腔外的面积来控制防撞球的最大直径面位于安装内腔内部,以避免防撞球掉落安装内腔并保证防撞球与碰撞体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9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